“同学们有任何关于就业的疑问,都可以畅所欲言。”
9月4日下午,高校毕业生促就业“面对面”座谈会在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举办,来自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30余名未就业毕业生代表,与会议室内的职业指导师、人社部门负责人们,“面对面”谈,“心贴心”聊,主打一个解决毕业生们的就业创业困惑。
会议刚开始不到5分钟,进入毕业生交流发言环节,青年们纷纷抛出自己最关心、疑惑的就业问题。
“很多企业会青睐于有经验的求职者,很多时候,投了简历但进入面试阶段就没下文了。”说这话的是今年23岁、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杨雪潇,她说,求职竞争激烈,自己所学和企业所需仍有差距。
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秦春,曾多次参与过实习也获得了不少成绩,但他求职时,依然遇到困惑。
“我对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缺乏了解,所以选择职业道路时总感到困惑,我对人工智能领域有些了解,但不确定这一领域中哪些技能最为关键,不确定性,让我很难做出明智的职业规划。”秦春说,内心的困惑一度让他踌躇不前,反而导致错过招聘最佳时机。
“和我们专业相关的岗位不多,找不到对口工作。”“一些招聘岗位对职业技能有要求,自己目前还达不到,希望能给予帮助。”“市场上的求职渠道信息良莠不齐,不知道该怎么分辨……”
听着学生们的疑惑,参会的招聘企业代表、就业指导专家不时拿起笔记录。
“刚才很多同学提出的问题,其实都是企业能带给你什么,但从企业角度来讲,其实你们应该思考,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一家网络企业新媒体事业部负责人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
“我从事了21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发自内心想要帮助各位。”现场同学和企业表述完后,就业指导专家、四川外国语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张雪松诚挚发言。
“对企业来说,当它不确定你能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时,都叫人力成本,当你们能创造价值时,才叫人力资源。”张雪松说,建议同学们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最新岗位需求进行匹配,求职之前一定要实习、要积累经验。
“其实同学们就业时,可以跟当前重庆近年来的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当前,重庆正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也在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这些发展方向或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对于同学们在找工作时遇到的各种“落差”,有市级部门负责人也为毕业生们指出前往基层的选择方向,“其实基层有很广阔的天空,比如乡镇医院、学校等都很需要人才,可以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点。”
“大家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希望和机遇!”见到同学们面对未来时的困惑,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杨松也为毕业生们打气,“当前,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岗位总体充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提供岗位较多,重庆市人力社保部门一直在努力筹集筛选优质岗位。当然,毕业生们也要具备求职素养,要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个性、兴趣等等,才能与自己的理想抱负全面对接。”
如夏杨松所言,这场满是干货、句句有现场回应的对话,正是为了专门听取意见建议,更好地解决大家普遍关心的就业问题。
发言最后,他也为毕业生们加油鼓劲:“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希望同学们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就业创业的第一步!”
下一步,重庆市人力社保部门也将持续做好实名帮扶、加密招聘活动频次、畅通供需对接渠道、持续优化就业服务手段,以深入推进“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为契机,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编辑:陈璐 责编:吴忠兰,蒋艳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