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拍武隆
文/陈金凤
这天,和陈姐姐一家相约武隆一日游。清晨,天气依旧颇为凉爽,老杨驾车载着我们领略了红山湖的宁静、苏维埃广场的庄严、菁口天坑的雄伟、天池寨子的古朴,最后又去了大田村纵情拍摄荷花,还购置了当地人的西瓜和纯手工豆腐干。最为关键的是蹬船的体验,那种感受和滋味难以用言语形容。这一天的经历恰似一幅绚烂多姿的画卷,深深地铭刻在我们心间。
历经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抵达红山湖。据悉,红山湖是武隆片区饮用水之源,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区域。湖水仿若一面硕大的镜子,映照着岸边的青葱山峦和葱郁绿树。微风轻拂,湖面漾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宛如无数颗钻石闪耀着光芒。我们沿着湖畔闲庭信步,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让人内心的浮躁瞬间消散。湖中的鱼儿欢快地游动着,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为这片静谧的水域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途中碰到几人在湖边垂钓,然而红山湖是禁止钓鱼和游泳的。
离开红山湖抵达苏维埃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肃穆的纪念碑,讲述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置身广场中央,仿佛穿越回那个热血澎湃的年代,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英勇拼搏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广场周边的建筑保留着往昔的风貌,古朴的砖石、陈旧的门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此刻,我们对武隆的历史渊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因此更加珍视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接着奔向菁口天坑,可我们四处寻觅却未能找到这个景点。途中遇到一位带着小朋友的老阿姨,她凭借自己曾经去过的经历告知我们,此处毫无游览价值,并极力劝阻我们别去。但我们是搞摄影的,对此有不同看法。据我在网上查到的图片资料,用无人机从坑边向下俯拍,便能看到那深不见底的巨大坑洞。有陡峭如刀削斧凿般的岩壁,坑内绿树成荫,飞瀑流泉,仿若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天地。据说有人曾沿着蜿蜒的栈道深入坑底,所目睹的皆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抬头望向天空,阳光透过缝隙洒落,形成道道迷人的光柱。可惜,我们放弃了见证人类渺小与大自然伟大的这一奇迹。
来到天池寨子,这是一个充满民族风情之地。古老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坡上。走进寨子,热情好客的村民们用笑容迎接我们。参观他们的传统民居,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在寨子里月亮湖旁的一棵柳树后,我们四人品尝了地道的美食——炖腊猪蹄。老板十分热情地为我们加进武隆三宝,即红苕粉、土豆干、笋干,另外点了一盘凉拌黄瓜和炒包菜。尽管天气炎热,吃饱喝足后购买了土豆干和干咸菜,心满意足地朝着大田村方向归去。
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远远地就瞧见了那一大片广袤的荷塘,由于曾经来过两次,心里立马就清楚大田村到啦。
哪还顾得上这炎热无比的气候,我便带着陈姐姐去购买本地的西瓜和手工卤豆干。邹哥哥找了个能躲避太阳暴晒的餐馆,把相机放下,坐了下来,直说:“你们放下设备去买吧,我就不跟着去了。”
老杨跟着我们一同来到那处作坊,老板娘恰好正坐在房檐下专心地看着手机,我连忙打招呼说道:“我们又来了!”她立刻笑脸相迎。老杨可真是运气绝佳,正巧拍到了她家房檐下的那一窝燕子,燕子们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生闹腾。
进了门,我们询问老板娘有没有西瓜和豆干卖。她说还有两个自家种的西瓜,其中一个放在冰箱里,问我们要不要。这可真是太棒了,大暑天能吃上冰西瓜!把冰西瓜买了切开,陈姐姐尝了豆干也觉得美味极了,又买了些豆干,带到邹哥哥休息的地方。此瓜乃本地特产沧沟瓜,其外形浑圆且饱满,翠绿的果皮之上覆有一层薄薄绒毛。将其切开,瓜瓤鲜嫩至极,沙瓤细腻,色泽泛红。咬上一口,汁水横流,甜蜜滋味瞬间于口中扩散开来,那独有的香甜,既非过于浓郁,亦非显得清淡,恰到好处的口感令我们暑意尽消,沉醉其中。
一看时间,已是下午五点多了,太阳依旧高悬。陈姐姐机灵,征得餐馆老板娘许可后,带我们进餐馆等候。老板娘不仅容貌姣好,心地也善良,还给我们送上了茶。真心不错,我们既无需受太阳暴晒,又能吹着空调扇。接着,点了麻辣鱼,打算吃完继续拍摄夕阳下的荷塘。
七点多钟太阳方才落下。来到塘边,我们四人租了一条小船,是那种依靠脚蹬的机械船。荷塘的水并非清澈见底,不过水草和睡莲倒是繁茂。鱼儿在船旁游弋,青蛙躲于荷叶之下噗噗跳动。原本邹哥哥和老杨拍着胸脯向我和陈姐姐保证由他们来蹬船,我们负责拍荷花。可实际情况并非如他们所想象的那般能悠闲地划船,欣赏荷塘景色,感受微风轻拂的舒畅。烦恼使我们无法沉浸在这宁静美好的时光里。邹哥哥和老杨纷纷表示已然体力不支,准备弃船上岸。我和陈姐姐笑得肚子疼,说果然年老力衰,提出换我们驾船。
蹬机械船的踏板,全然是一场与力量和耐力的较量。每一回用力蹬踏,都好似在与无形的阻力拼死搏斗。只感腿部肌肉紧绷,承受着巨大压力,酸痛之感如潮水般一浪接着一浪涌来。随着船向前行进,这种酸痛愈发强烈,从肌肉蔓延至骨骼,仿佛全身的重量皆汇聚于这双腿上。汗水不由自主地冒出,迅速浸湿了衣衫,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模糊了视线。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丝毫不敢懈怠,因为稍有停顿,船的前行速度就会减缓。踏板的每次回转,都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去对抗惯性。我感到呼吸变得急促且沉重,大口喘气,心肺仿佛在燃烧。虽说烈日已落,周遭的空气不再那般灼热,然而为使船继续前行,我和陈姐姐只得咬紧牙关,一次又一次重复着那机械又费力的动作。
晚上接近九点我们才回到渡头。蹬船的整个过程,以及那浑身汗水的畅爽之感,是对体力与意志的双重考验,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艰辛与挑战。这恰似人生,有时身处逆境,每前进一步都需竭尽全力,但正是这种艰难的前行,让我们更为深切地领略到成功的难得与珍贵。如同蹬船时,面对疲惫不能退缩、不能放弃,必须坚定地踩下每一脚,方能逐渐接近目标。人生亦是如此,不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都要有奋勇向前的胆量和锲而不舍的毅力。
回首那片已被我们征服的荷塘,心中不单升腾起成就感,更萌生出对未来的无尽期许。因为我深知,只要具备直面的勇气,怀有坚持的决心,人生的旅途就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阻碍,不存在无法企及的彼岸。
当一天的行程结束,月亮高悬于苍穹,恰似一面硕大的玉盘,圆润且明亮。其周围的星辰,在它那绚烂光芒的映照下,稍显暗淡。月光穿过繁茂的枝叶,于地面投下错落的光影,仿若一幅天成的水墨画,满溢着诗意与神秘。老杨驾车,我们沉浸在这皎洁的月色之中,世间万物似乎皆变得宁静而美妙。微风轻柔拂来,携着月光的清寒,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远处的山峦在月色里时隐时现,轮廓变得柔和又朦胧,宛如一幅以淡墨描绘的山水画卷。
这一日,我们不但领略了武隆的自然景致与人文风貌,还感受了蹬船之趣,收获了满满的愉悦与满足。再度回归日常的喧闹,期望这段旅程能化作内心的灯塔,于迷茫之际指明前行的路径,在疲惫之时送上温馨的抚慰。
武隆,这片大地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那青山的轮廓、绿水的涟漪、古老街巷的余音,都已融入我们的灵魂深处。每一次的终结皆是全新的开端,每一回的道别都是为了下一回更美的相聚。
作者:陈金凤,南岸作协会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