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扬州市高技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工作情况汇报会。会议要求,通过高质量立法打通堵点难点,壮大技能人才“底座”,补齐高技能人才队伍制度建设短板弱项,更好地为扬州市新质生产力、“613”产业体系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从招才引智到就业促进,再到创新培育、完备服务,扬州向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体敞开大门,以全方位的暖心服务优化“热带雨林式”的人才发展生态,吸引集聚更多人才在扬州实现梦想。
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助力重点群体就业
根据部、省统一部署,扬州自7月起,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者、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等创业群体搭建对接平台集聚创业资源。截至目前,为初创企业、小微企业开展专题讲座10期,服务创业者超300人;共组织4场创业企业招聘会活动,帮助58家创业企业招聘员工86人。
图源:扬州网
今年以来,扬州市深化“大数据+铁脚板”机制,围绕服务对象所求所盼所需,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开展富有实效的延伸服务,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近日,扬州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村)等部门优势,组织专班力量,对全市范围内的脱贫劳动力家庭年人均收入万元以下脱贫人口、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残疾劳动力以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全面摸底排查,将专场招聘活动内容以短信方式发送给每一位未就业毕业生。招聘会后,还根据毕业生就业需求和专业特长,以短信方式推荐岗位,并于电话回访时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目前,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结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调查活动,累计调查走访了6300多名未就业毕业生家庭。“通过深入开展创业资源需求和供给信息摸底,精准掌握了辖区内青年创业者的现状和需求,并将创业培训信息、创业扶持政策、优秀创业项目等资源信息进行了精准推送,为他们提供双向选择对接服务。”扬州市劳动就业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引育用留”并重 构筑人才“蓄水池”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园在扬州市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高校创业教育正从纸上谈兵转向实战引导。
在扬州工业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园内,20多小型商铺经营有序,清一色的“学生掌柜”,这里洋溢着奋斗的激情。第一批入驻的王同学介绍,由学生组成的创业园管委会面向所有在校学生“招租”,学生申报创业项目,经校创业项目评审委员会批准通过后,每月花上10元租金,便可得到一家像样的店铺了。
此外,为宣传推介扬州创新创业环境,展示城市引才、留才、用才诚意,引导更多青年大学生来扬留扬就业创业,7月20日,扬州市启动2024年“万名大学生看扬州——港澳学子扬州行暨暑期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开展城市推介、宣讲人才政策、发布文旅研学线路、展示市情并组织参观重点企业等。港澳高校、扬州籍大学生、应届高中毕业生、暑期实践博士代表等320余人,齐聚千年大运河畔,共赴青春之约。
图源:新华网
近年来,扬州围绕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出台“人才新政15条”及17部配套文件,以“十万青年来扬州”工程为龙头,开展“扬州人才校园日”“百名博士扬州实践”“千家扬企校园引才”等活动,做优人才公寓、交友联谊、文化沙龙系列服务生态,近三年新增就业创业大学生人数连跨1.6万、2.3万、2.5万人台阶,留才率连续两年全省第一,获评智联招聘“202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校招案例奖”。
未来,扬州将持续为来扬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更加高效、精准、全面的支撑保障,构建更为宜居、宜创、宜业的发展生态,推动青年人才成为扬州发展最佳“合伙人”,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构建人才优质“生态圈”让“近者悦远者来”
近年来,扬州聚焦“613”产业体系人才需求,拿出真情实意、真招实策、真金白银,推动人才改革工作走深走实,涵养“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生态。
有企业才有产业,有产业才有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最直接的支持就是资金支持。扬州探索实施“股权投资+政府基金+社会资本”等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助力项目成长;开展“绿扬金凤”人才金融路演活动,放大人才金融卡的“磁场效应”,推动一批又一批高质量人才项目落地。
“人才政策给力,我们选择在扬州干事创业。”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涛对扬州人才政策深有感触。他说,创业初期的泽景电子规模尚小、缺少抵押物,扬州各级政府给政策、给场地、助融资,提供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租购房补贴、绿扬英才卡等人才服务,让他们在扬州发展更有底气。
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现场。图源:扬州网
为人才企业服务就是要用真心换真情,给出真金白银。江苏嘉和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为省级人才企业,符合申贷条件,但今年以来“小微贷”业务暂停、“苏质贷”额度不足,为此,苏州银行扬州分行抓住“专精特新贷”新产品推出的契机,不仅向企业成功放款,还让企业享受到了“无须抵质押担保”政策,有效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
截至目前,苏州银行已为全市各类人才累计发放“绿扬金凤”人才金融卡1223张,贷款余额超过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市委人才办还和江苏银行联合推出了首款“绿扬金凤”人才贷,不断丰富“人才号”金融产品,持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
文/过聪慧
资料来源:扬州发布、扬州网、新华日报、人才扬州
编辑:胡苏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