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微观世界。它“居住”在我们的消化道内,尤其是胃与肠道之中。这个世界充满了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生态系统——肠道菌群。
今天,让我们一同跟随重庆松山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杨柳芹一起去探寻肠道菌群的奇妙世界。
什么是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是生活在我们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数量庞大,其总数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有数以百亿计。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和“第八大器官”,同时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和排毒器官。
其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够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增强免疫力等;中性菌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转变为有害菌;有害菌则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人类近90%的疾病,都与肠道菌群有关。肠道菌群失衡可导致以下疾病:
1.消化道疾病
功能性肠病、便秘、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自身免疫性胃炎等。
2.神经系统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抑郁症等。
3.代谢性疾病
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
4.免疫疾病
桥本氏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5.各种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等
胃癌、结肠癌、肾炎等。
肠道菌群失衡有办法改善吗?
有。改善肠道菌群失衡的核心方法,就是肠菌移植。
肠菌移植(FMT)又称粪菌移植,是将特定的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肠道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塑失衡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本质是肠道微生态的整体重塑。
2013年5月,肠菌移植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纳入研究型新药管理,并被认为是近年突破性的医学进展,目前已经有超过50个国家开展FMT的临床试验或应用。
《肠道菌群移植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明确指出:FMT在我国至今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安全性较高。
做肠菌移植有哪些流程?
1.供体筛选
(1)初步筛选
年龄通常在18至60岁之间;身体健康,无任何已知的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近期(一般3至6个月内)未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药物;无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等。
(2)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指标等。
粪便检查:包括粪便常规、潜血、寄生虫、细菌培养、艰难梭菌毒素检测等。
(3)心理评估
对供体进行心理评估,确保其能够理解并配合整个供体过程,且无精神疾病史。
2.粪便采集
供体在指定的清洁环境中进行粪便采集,使用专用的粪便采集容器;采集的粪便应尽快进行处理,以保证菌群的活性。
3.粪菌制备
采用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将采集的粪便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过滤、离心等,以获得纯净的粪菌悬液。
4.受体准备
评估受体的身体状况,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确定是否适合进行粪菌移植;对受体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和分析,选择合适供体。
5.肠菌移植(FMT)的途径
上消化道途径:包括口服粪菌胶囊、经鼻胃管/鼻空肠管注入粪菌悬液等。
下消化道途径:通过结肠镜、灌肠等方式将粪菌悬液注入肠道。
6.术后观察与随访
观察受体的症状改善情况,如消化系统症状、全身症状等;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等,评估肠道菌群的恢复情况和身体的整体状况;对受体进行随访,了解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简介》》》
杨柳芹,中共党员,重庆松山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原消化内科专家;重庆市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专委会委员。(资讯)
原标题:你知道吗?你的肠道里藏着数以百亿计的细菌,肥胖、过敏、肠炎...都跟它们有关!
编辑:向娇 责编:黄蔷 审核: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