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川渝30区市县政协书画展在南岸区拉开帷幕,254幅书画精品汇聚一堂,篆书、隶书、草书各领风骚,国画、油画、版画异彩纷呈,展现了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
“关起巫山峡,巴蜀是一家。”南岸区政协负责人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在重庆市政协书画院和川渝两地30区市县政协的支持下,南岸区政协策划举办了以“成渝双城 巴蜀风华”为主题的此次活动,旨在团结凝聚文化艺术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文艺作品描绘发展变迁、讲好百姓故事,促进巴蜀文化交流,繁荣文化事业,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展出的254幅书画精品由川渝30区市县的政协书画院、委员以及文艺界代表提供,既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作品,又有国画、油画、版画、水粉水彩画作以及各类非遗作品。这些作品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既有艺术旨趣,又富时代气息,从文化艺术角度集中展现了川渝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书画家们以两地文化遗产、人文风貌、自然风物、建设成就为创作题材和表现元素,弘扬了巴蜀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精神,展现了川渝人民奋发向上、勇立潮头的饱满激情与蓬勃气象。
“重庆、四川山水相连,巴蜀文化同根同源。川渝两地在书画艺术方面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南岸区美协主席、政协书画院副院长黄小平介绍,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巴蜀热土就诞生了在全国有着深远影响的“乡土写实绘画”等文艺现象,罗中立的《父亲》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同一时期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艺术家,使得川渝美术在中国画坛上异军突起。至今,仍有不少艺术家活跃于川渝两地,推动巴蜀文化艺术交流,他们的作品和人生经历都有着明显的双城色彩。
黄小平表示,巴蜀大地有画之不完的美丽风景,取之不尽的人文涵养。作为一名重庆高校的美术老师,他经常带着学生或独自写生,走过川西、渝西,到过乐山大佛、大足石刻,探访过合川钓鱼城、铜梁安居古镇,也经常前往黄葛古道、下浩老街等地。“巴蜀两地的建筑风貌、人文风情、民风民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了我画作中的笔触痕迹、艺术语言、巴蜀元素。”
据悉,川渝30区市县政协书画展将持续至10月12日,主办方诚邀两地市民观展。
原标题:川渝30区市县政协书画展在南岸区举行
编辑:周芝逸 责编:郑亚岚 审核: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