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不特定网络用户是否担责?法院判了 网络平台造谣要承担法律责任 造谣者不能追究责任吗
创始人
2025-06-21 17:01:57
0

网络空间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网络用户多使用虚拟网名进行交流,而同一网名也可能对应多个用户。如果针对某一虚拟网名但未指明特定用户散布谣言是否违法?近日,永川区法院审理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被告王某在某网络平台发布多个文字作品,称网络用户“一年四季”(化名)等人为某网络暴力组织,且即将受到法律制裁。法院认定被告王某的行为构成对网络用户“一年四季”名誉权侵权,判决被告删除相关作品并在该平台公开向原告道歉。

聂某、王某均为某网络平台用户。聂某在该平台的用户名为“一年四季”,拥有粉丝3000余人。王某的用户名为“001”,拥有粉丝5000余人。

2021年,王某在其账号发布多条作品,称“一年四季”等人系网络暴力黑组织,即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且有一定数量点赞、评论和转发。

法院审理认为,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网络空间是人们交流学习的虚拟场所,是社会空间的延伸。民事主体使用网名在网络空间参与交流学习,同样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否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王某于2021年发布涉及网络用户“一年四季”的文字作品称“一年四季等人系网络暴力黑组织”等言辞具有指向性、攻击性和侮辱性,足以降低聂某的社会评价,侵害了聂某的名誉权,遂判决王某删除相关作品、由王某在某平台账号公开道歉并赔偿聂某维权发生的律师费2000元。

法官说法:

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对具有现实指向性网名进行贬损与捏造事实、侮辱、诽谤等行为具有同质性,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广大网民应当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编造、散布谣言的行为,不仅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更要承担法律责任。

重庆法治报记者 杨雪 通讯员 刘婧 王梦茹

原标题:造谣不特定网络用户是否担责

编辑:程迷静    责编:覃蓝蓝     审核:罗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出伏立秋后反被热晕?网友辣评:... 三伏天这个大魔王终于要挥手告别了,是不是觉得身上的汗珠子都少蹦跶了几下?没错,末伏结束了!也就意味着...
江南新材IPO定价10.54元... 日前,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新材”)披露了发行公告,确定主板上市发行价10...
巫溪小伙迎娶高颜值斐济新娘,婚... 近日,以"巫溪文峰小伙迎娶斐济高颜值新娘"为内容的视频受到网友关注。8月27日,发布视频的婚礼化妆师...
可以一次性拔掉4颗智齿吗?医生... 医生,长痛不如短痛,我可以一次性拔除四颗智齿吗?"对于很多长了智齿的朋友来说,可能会时不时地冒出这个...
原创 清... 林烨,一个清华毕业的天才,却选择加入美国国籍,投身导弹研发,甚至把导弹对准了曾经的祖国中国。这个选择...
原创 马... 据报道,在2025年这个看似平常却又暗流涌动的年份,美国政坛与情报界掀起了层层波澜,而这一切,都与特...
im Token钱包:Coin... 这是一款广受欢迎的数字钱包,在全球超 200 个国家和地区收获了超两千万用户的信赖。它致力于为用户打...
女生在塞尔维亚旅游时,出租车司... 近日,一位女生在塞尔维亚旅游时打车,不料出租车司机得知女生是中国人后,全程表达对中国的赞美。
二孩夫妻又生四胞胎,孩子父亲:... 8月23日,已有二孩的产妇李女士在深圳成功诞下四胞胎,从原本温馨的四口之家,瞬间扩容为热闹非凡的八口...
西方企业被“打”疼了:中国不会...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英国《金融时报》26日报道,中国对关键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制正在冲击供应链,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