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拥有山城、两江交汇等特色,这在世界文化、世界旅游城市里都是极为少见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恰恰是文旅融合的超级场景,重庆在打造文旅融合超级场景方面,则具有天然的优势。”9月25日,由中共重庆市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24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就重庆如何助力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分享了观点。
当天,傅才武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如何协同国家目标与地方需求》为题发表演讲,就聚焦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一议题。在他看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立,建构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叙事结构,是由自然长江、文化长江和经济长江叠加而形成的“超级文化空间”。
傅才武提到,通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可以促进长江流域的国家文化与国民文化的互动与转化,提升长江流域的文化发展内生动力,促进长江流域地方性多元文化创造与国家文化记忆系统的融通,还可发展新的文旅业态,营造新的文旅消费场景,探索新的文旅融合模式。
他认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不是传统的文旅大项目思维。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大结构’概念,涉及大量的实践探索和政策创新的需求。”他建议,可在国家目标指引下选准一点突破,形成地方特有的经验模式,可探索确立中央与地方协同激励机制,正确处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与长江流域大遗址公园、非遗文化生态实验区、5A级旅游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项目之间的协同关系,形成政策。此外,可探索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在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独特作用,形成示范。
重庆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是核心段,重庆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里面的独特位置。”傅才武表示,重庆是巴蜀文化的核心区,这也体现了重庆的特色和地位以及深厚历史内涵,此外,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需要更多文旅融合场景,而重庆罕见的山城特色、两江交汇特色,在打造文旅融合场景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可以更好地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裘晋奕 摄影 邹飞 钱波 视频编辑 王善昆
编辑:夏洪玲 责编:周尚斗,孙琼英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