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27日,由重医附一院牵头组建的第6批援巴巴多斯中国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载誉归来。“欢迎回家!”重医附一院院长罗勇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来到机场迎接医疗队员,为他们送上鲜花。
第6批援巴巴多斯中国医疗队由重医附一院牵头,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医儿童医院协助派遣。其中,5名队员来自重医附一院,分别是超声科刘丽萍副主任医师(队长)、核医学科王政杰主治医师、血管外科李追主治医师、麻醉科崔红主治医师、麻醉科手术室袁小舒护师。
巴巴多斯总统Sandra Mason给医疗队的亲笔感谢信
第6批援巴巴多斯中国医疗队于2023年9月10日抵达巴巴多斯,正式开展援外医疗工作。援助期间,医疗队在受援医院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推广应用20余项新技术,创造了许多该国医疗卫生史上的“第一例”。医疗队还通过临床带教、学术讲座等方式,为巴巴多斯培养了一批“不走的队伍”。医疗队以其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誉。巴巴多斯总统Sandra Mason在给医疗队的亲笔感谢信中写道:“我谨代表巴巴多斯政府和人民,向你们表达诚挚的感谢。”
刘丽萍队长开展巴巴多斯第一例超声造影
崔红医生开展巴巴多斯第一例
“坦帕”支气管封堵器支气管麻醉
2023年9月,刚到伊丽莎白女王医院的医疗队员发现,因巴巴多斯医疗资源有限,面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对于导管的长期需求,当地医生选择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进行导管置入,效率十分低下,患者不得不面临长时间的等待。
医疗队员李追医生利用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通过体表定位联合超声引导技术,将透析导管的置入从DSA手术室转移至普通手术间,打破了DSA对手术室要求的限制,并在国内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将这一技术简化成易于当地青年医生掌握的操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李追医生建立起一个高效的透析体系,大大提升透析患者的导管置入率。
李追医生为导管置入患者进行术后处理
袁小舒护士进行患者术前评估
此外,李追医生还与刘丽萍队长、崔红医生以及袁小舒护士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编写了一本名为Tunnel-Cuffed Catheter Placement Handbook的超声引导下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手术手册。2024年9月23日,这本内容详实、设计精美的手册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邢雅翕正式交予伊丽莎白女王医院医务部长Harris医生。Harris医生对手册给予高度评价:“这本手册将促进伊丽莎白女王医院青年医生的成长,感谢中国医疗队的无私贡献。”
医疗队主编的Tunnel-Cuffed Catheter Placement Handbook
一直以来,巴巴多斯专业超声医师紧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受援医院无法进行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导致甲癌患者术后监测不充分,进而引发甲状腺激素的滥用。这种过量治疗导致的心血管问题、骨密度下降以及其它影响生活质量的副作用,对当地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此,医疗队员王政杰医生与刘丽萍队长携手,创新性开展了巴巴多斯岛内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筛查工作。医疗队的筛查数据显示,巴巴多斯岛内甲状腺癌的标准化发病率远高于加勒比地区的平均水平。
结合巴巴多斯当地医疗资源和特色,医疗队员们对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治疗方案进行了包括甲状腺激素用药剂量和放射性碘治疗方案在内的系列调整。通过这些调整,患者的平均游离甲状腺水平从24.6下降至20.7,显著减轻了因大剂量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所导致的副作用,改善了甲状腺癌患者的健康状况。
医疗队还把相关情况反馈给当地医疗卫生部门,为巴巴多斯的医疗资源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伊丽莎白女王医院肿瘤-核医学科主任伊恩教授高度赞扬了医疗队的工作,他表示:“王医生,我对您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您引入的新甲状腺癌患者治疗方案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方向,您的贡献令人敬佩,谢谢!”
王政杰医生为巴巴多斯甲状腺癌患者
制定术后治疗方案
在为期1年的援外医疗任务中,第6批援巴巴多斯中国医疗队为受援医院带来了心脏电生理技术、多学科协作危重症处理、中医针灸的神经康复应用等特色技术,这些技术既填补了巴巴多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空白,也充分彰显了中国援外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
据悉,重医附一院从2002年开始承担援巴布亚新几内亚医疗任务,2014年牵头组建援巴巴多斯医疗队。多年来,医院选派了13批次18个学科的业务骨干共计37人次参与援外医疗工作,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和肯定。援外医疗队员中有3人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1人荣获“全国最美援外医生”称号,多人获得“重庆市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最美卫生计生志愿者”“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原标题:万里驰援!今天,他们载誉而归
编辑:李舒 责编:吴忠兰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