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跳,丰都到。”曾几何时,这句流传在丰都县的俗语道尽了交通不便的无奈与艰辛。彼时的丰都,出门全靠两条腿,运输全靠马驮。漫漫山路,沟壑纵横,村民出行难、生活苦、发展慢。然而,随着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飞速发展,丰都的交通面貌早已焕然一新,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公路延伸进村庄,穿梭于山水之间,昔日的“闭塞”之地,如今已变为四通八达的幸福家园。
交通“大会战”:从“土路”到“高速”
21世纪以来,丰都交通建设突飞猛进。渝利铁路、涪丰石高速、丰忠高速、长江二桥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相继落地通车,不仅打破了丰都与外界的隔阂,更将丰都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末,全县道路总里程达7262公里,公路密度高达250公里/百平方公里,真正实现了“外畅内联、覆盖城乡”的立体交通网络。
横跨龙河的渝利铁路桥
这一张高效、便捷的交通网,正是丰都人民“出头天”的希望所在。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如今的“随时出发、畅行无阻”,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出行幸福感。
“四好农村路”:小康路上奔富途
交通的改善不仅仅体现在城市,更深入到广袤的乡村。曾经,方斗山村村民陈天武要步行数小时才能到镇上卖农产品。如今,村里修通了水泥路,开通了乡村客运,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招手乘车,出行便利让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乡村公路中的弯道公路
在丰都,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龙孔镇楠竹村的柑橘产业,过去只能靠船运,如今沿江公路通了,商贩开车进村收购,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好价钱。三建乡蔡森坝村则借助村道改建的契机,发展起苗圃经济,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九重天景区拓宽后的旅游公路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延伸进村庄,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推动了文旅、农业、特色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公路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也是农民奔向幸福生活的致富路。
“路长制”落实:公路管理网格化
为了让“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丰都创新推出“路长制”,建立了由县长任总路长的三级联动机制,严格落实“巡查、反馈、处置、督查”的管理流程。全县已累计安装安全防护栏2000余公里,规范安装警示桩、标志牌等安全设施,真正做到了“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
“四好农村路”公示牌
此外,丰都还将道路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围绕全县产业布局,建设了267公里的产业路网,覆盖全县30个乡镇(街道)的277个行政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南天湖畔新画卷:交通助推产业升级
随着农村公路的逐步完善,丰都的产业结构也在悄然变化。“南旅北农”成为了新的发展格局,南天湖、雪玉洞、九重天等景区游客爆满,柑橘、榨菜、藠头、红心柚等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马厢二级路的建成,让仙女湖镇卢家山村村民搭上了“旅游快车”,村里桃园成片、农家乐遍地,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南天湖景区已然成为重庆市民避暑休闲的热门目的地。每到夏季,高速公路上车流如织,游客纷至沓来。便利的交通,不仅让游客能“快进”景区,更带动了沿线乡村经济的提档升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路径。
未来展望:交通强县行动持续发力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丰都县将着眼郊区新城、文化名城、山水智城“三城”目标,继续高质量推进交通强县行动。以“一圈两港三路四提升”为主题,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步伐。
栗子乡有机水稻产业路
一条条畅通无阻的道路,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丰都交通的飞速发展,正在为全县人民绘制出一幅幅美丽的新画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丰都人民正沿着
这条宽广的幸福大道
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王光建 责编:张小驹 审核: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