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15分钟,在你生活工作的社区可以做些什么?享受哪些服务?今年初,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试点方案》,强化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主动回应群众需求,让“幸福成都”更有温度、质感和内涵。
幸福宜居社区到底是什么样的?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花都社区藏着答案。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近年来,花都社区坚持“共享”理念,聚合热心居民、爱心商家、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通过建立社区“合伙人”模式,以“公益+低偿+市场”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专业化、品质化的社区服务,并通过合伙人的收益反哺、联合共建等方式提高社区发展治理和公益造血能力。
社区空间换资源
从“输血”到“造血”转变
刘女士是花都社区的居民,每个周三下午,接女儿放学以后,走几步路就到达花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女儿可以跟其他小伙伴一起上两节“小主持”兴趣课。刘女士高兴地说:“社区提供的公益课程很丰富,还比外面更便宜,方便得很!”
方便的背后,是社区“合伙人”治理机制的实施。
花都社区发挥社区的“黏合剂”“磁力棒”效应,唤醒了沉睡的社区资源。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公共空间使用权,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多功能活动室由社区“合伙人”承接运营。“这样能在发挥空间增值效应的同时,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花都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春蕾表示,通过空间换资源,为社区“输血”并“造血”。
作为合伙人之一,功夫乐园体育俱乐部的负责人蔡杨介绍,俱乐部与花都社区合作,在党群服务中心多功能活动室,以“公益+低偿+市场”的模式,为社区儿童提供书法、围棋、小主持等兴趣课。同时,为社区免费提供公益活动,包括活动物品、资金赞助和人员支持,让社区活动更加多元化,并将收入的20%注入社区公益基金池,反哺社区、激发活力。
现在,花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附近居民的网红打卡地: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推出的公益课程、托育服务丰富多彩。每天,这里都人流不断。
挖掘多元合伙人
不断扩大社区优质服务半径
招募“社区合伙人”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社区资源缺、人才缺、优势缺的“三缺”困境,满足居民的多元化服务需求。
因此,在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上,花都社区立足实际、深挖优势,除了以空间换资源模式外,还挖掘培育了符合社区发展需要的各类合伙人,不断做大做强社区资源库,扩大社区服务半径。
“‘合伙人’并非特指某类人群,所有愿意参与社区共建共治,愿意为社区发展作贡献的个人或群体,都可以成为社区‘合伙人’。”在李春蕾看来,合伙人类型更加丰富,合作方式更加多元,才能为居民服务提供更多可能。因此,在花都社区64位“合伙人”中,有居民,有社区综合体内的商家,也有学校、医院、社会组织等,生活服务、健康医疗、爱心助老……通过多种方式服务辖区居民。
例如,重阳节前,温江区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走进花都社区,为辖区老人提供免费健康义诊,并开展相关健康知识讲座,深受居民欢迎。这样的健康服务,花都社区居民每个月都能享受到,来自温江区中医医院、公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科室的医护人员进社区、进小区,将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直接送到居民身边。
人人都参与治理
推动合伙人模式可持续发展
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李春蕾告诉记者,近年来,在社区“合伙人”的助力下,达到了资源内循环、协同共发展的治理目标,邻里更和睦了,居民笑脸更多了,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越来越强。
“社区最初发展‘合伙人’,就是想居民‘入伙’,调动大家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建筑中,筑起一个有温度、有烟火气的居民生活圈。”李春蕾觉得,目前在社区服务、社区治理方面,“合伙人”模式都发挥了独特的优势。“未来,我们希望进一步拓宽社区‘合伙人’的边界,进一步丰富‘合伙人’的类型,在推动社区发展方面贡献更多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李春蕾介绍,在花都社区的构想里,今后将吸引更多商家、单位、能人巧匠加入,在社区微更新、创构城市空间增量,丰富城市街巷肌理等方面创造更多可能。
“比如,社区内有一处网红商业街,下一步我们就想拉街上商务‘入伙’,发展‘基础便民型+品质提升型’业态,营造多元消费场景。”。李春蕾说,社区“合伙人”就是让能量更大一点,让精通的领域更广一点,让能办成的民生实事更多一点。
原标题:成都市温江区花都社区绘就家门口的幸福地图
编辑:胡苏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