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鸭子塘水库
深秋时节,走进荣昌区仁义镇红梅社区鸭子塘水库,蓝天白云、水质清澈,刚刚种植不久的绿色植物在微风中摇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趁着凉爽的天气,周边不少村民沿水库修建的乡村小道,悠闲散步,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
很难想象,在两个多月前,鸭子塘水库还是一个水域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臭水塘。
“以前只要经过这里就要捂着鼻子走,气味熏人得很。”村民们回忆道,过去污水处理厂的尾水、下雨天场镇的污水直接流入水库,日积月累,水库变成了臭水沟。
改变从今年8月初开始,仁义镇启动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工作中,该镇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前往水库调查污染源头,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专项治理方案和实施治理时间表。
结合方案,该镇马不停蹄地开展治理,主要包括对30余年来堆积的两万立方米污染淤泥开展淤泥原位治理、种植9万株水质净化绿植、建设尾水湿地5200平方米、建设750平方米的生态浮岛等,通过一系列措施,持续加强水库内污染物的分解,不断提升水质净化能力,让水质日渐变好。
这仅是荣昌区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荣昌区坚持党建统领,按照“以创促干、以奖促治、动态清零”工作思路,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工作。
一方面,根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等区级部门会同属地镇街,通过信息收集、现场核查,对全区农村河流、坑塘、沟渠、湖泊、水库等5类水体开展排查。经区级排查和市级现场监测确认,荣昌区共有农村黑臭水体112条,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另一方面,为确保治理任务全面完成,荣昌区印发了《重庆市荣昌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创建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总体要求、责任分工和创建范围。同时,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高规格工作专班,先后在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创建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会、工作推进会、区级生态环保例会等会议上,对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作出强化部署。
此外,区生态环境局还会同区发展改革委、区水利局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以水库、河湖治理专项白名单为突破口,指导各镇街完成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审批等工作。同时,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百日攻坚行动”,督促各镇街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污水治理等措施,明确治理时限,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治理工作。
截至目前,荣昌区排查出的112条农村黑臭水,全部完成治理并验收,完成率达100%,同时提交市级农村黑臭水体智慧监管系统审核确认112条,提交率100%。
接下来,荣昌区将督促指导各镇街建立健全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加强监测管理,不断提升农村黑臭水体管理水平,巩固治理成果,防止黑臭水体反弹。
通讯员 何文杰 邓尚丽
编辑:王光建 责编:郑亚岚 审核: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