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约37万尾鱼苗在重庆洛碛码头放流长江,标志着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朝涪段工程)建成后首次迎来新“居民”。
朝天门至涪陵段航道是长江上游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走廊的重要一环。朝涪段工程上起重庆朝天门、下至涪陵,全长123公里,连接重庆果园港、龙头港和寸滩邮轮港。
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交通运输部于2020年11月批准对该段航道实施整治,由长江航道局具体负责。今年9月19日,朝涪段工程在重庆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该工程全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据重庆航道局介绍,作为交通强国绿色航道建设与示范试点项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了朝涪段工程设计、施工全过程。该项目先后通过礁石综合利用、投放人工鱼礁等方式,营造了广阳坝、大箭滩、洛碛、中堆四个生境营造区,营造适宜的鱼类生境超过120万平方米,这也是在长江上游鱼类生境修复最大最显著的工程之一。朝涪段实施期间对鱼类等生态资源的保护,被列入重庆市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典型案例。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朝涪段工程河段鱼类种群数量逐年增加。取水口、声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质量符合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施工区域各监测断面的水环境监测指标均符合环评要求,工程没有对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环保措施效果明显。
此次在重庆洛碛码头放流长江的鱼苗约37万尾,包括胭脂鱼、岩原鲤等9个鱼种,为洛碛生境营造区注入了新鲜活力。截至目前,朝涪段已完成增殖放流“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珍稀保护鱼类等90万余尾,对促进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多样化,改善长江水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长江具有重要意义。
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编辑:陈璐 责编:孙琼英,周尚斗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