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为一位长期饱受缩窄性心包炎困扰的患者成功开展了心包剥脱术。本例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是胸心外科在心脏外科手术领域的突破,更标志着该院在治疗心脏重症疾病方面拥有了更多手段和方法。
患者心脏受“束缚”,医护精心准备“破茧”行动
患者周大伯,长期以来被胸闷、喘累及日常活动受限等症状所困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经过检查,周大伯被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这一病症若不及时干预,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持续加重,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缩窄性心包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由于心包增厚、粘连,导致心室舒张受限,引起一系列循环障碍症状。该病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手术经验有极高的要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高度重视,胸心外科主任陈波组织科内业务骨干进行深入讨论,并邀请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参与会诊,共同制定出一套周密的、科学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和治疗方案。同时,护理团队也快速响应,为患者制定快速康复专属方案,全方位保障患者安全。
医护精雕细琢,为患者重启“心动力”
目前,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手段是心包剥脱术,但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中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患者心脏破裂大出血,亦可能因心脏长期压迫导致心包剥离后顽固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这是对医生的技术与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
10月12日,在麻醉科主任邱正国、副主任钱大东的麻醉下,由胸心外科副主任吴涛博士和覃春阳主治医师等组成的手术团队,小心翼翼地切开患者的心包,仔细分离粘连的组织,将增厚、钙化的心包膜逐层剥离,让受困已久的心脏重获自由。经过数小时的艰苦努力,手术顺利完成,为患者稳稳地筑起生命新桥梁。
手术的成功只是患者康复之路的第一步。术后,周大伯在重症医学科接受了2天的重症监护治疗。科室主任彭礼波带领团队给予患者专业、细致的术后治疗及管理,帮助患者平稳度过了危险期。随后,患者被转回胸心外科继续接受治疗。
在胸心外科,护士长陈静带领护理团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心率、血压等关键指标稳定;同时,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促进愈合。无数个夜晚的坚守,无数次细致的翻身拍背,都凝聚着护理团队对患者的心血与关爱,让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周大伯顺利度过了术后恢复期,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目前,周大伯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能正常进食,夜间也没出现入睡困难的情况,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团队精湛医术、优质护理和多学科协作的集中体现,更是医院坚持技术创新、勇攀医学高峰的生动实践。未来,医院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探索医疗技术新领域,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资讯)
原标题:重启“心动力”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胸心外科成功开展首例心包剥脱术
编辑:牟小容 责编:邹树明 审核: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