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在渝中区储奇门冯家嘴码头,一场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这里举行。此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鱼苗51万余尾。
渝中区交通运输委水利科负责人韩丰告诉记者,这次放流的主要是胭脂鱼和瓦氏黄颡鱼两个品种,其中胭脂鱼3万余尾,瓦氏黄颡鱼48万余尾。为确保放流活动取得实效,还对鱼苗质量进行了严格检查,所放鱼苗均通过了种质鉴定和检疫,符合放流标准。
据了解,今年,根据重庆市江河渔业种质资源恢复情况,农业部门和相关区县在不同水域开展针对性的放流活动,除了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黄颡鱼等常规性的鱼苗,还有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
业内人士表示,科学有序地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能够有效地改善水域鱼类种群结构,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自从实行长江十年禁渔以来,我市江河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得到提升,市民们也纷纷反映近年来长江嘉陵江鱼类数量增多,时常看到鱼翔浅底的景象。
原标题:恢复江河水生资源 长江再增51万余尾鱼苗
编辑:杨虹 责编:吴忠兰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