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乾坤》里的大世界
文/莫测
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作家陈泰湧著的长篇小说《小乾坤》,虽然书写的是以张隐、龙林、童岚岚和胡文鹏等为代表的一群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渝城人。但是,小说所展现的却是一个社会变革时期的大场景,一个万花筒般的大世界。在这个大场景和大世界当中的每一个渝城人,都是一朵不可或缺的浪花。这些浪花虽然微小、羸弱,但它们汇集在一起之后却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无疑,这就是作家通过《小乾坤》竭力表达的大主题。
改革必然带来阵痛。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渝城不少国营大厂垮了。改革浪潮骤然间席卷而来,大批工人下岗,知青回城。一时间,就业找饭吃,便成了一道摆在人们面前最大最大的难题。
童家有秀、慧、岚、青四朵金花,只有老大童秀秀进厂端上了饭碗,其他三人皆没有着落。但“活人啷个能被尿憋死嘞?”好邻居、张隐的母亲宋文菊建议她们“开一个馆子”。于是,一个由老三童岚岚主厨的、仅有三张桌子的火锅馆就在楼下的空坝坝当中开张了。一年多下来,“居然赚了九千多元,差一点点就成万元户了”,眼谗得在工厂一个月才五十多元工资的童秀秀都萌生了退意。
可以说,童岚岚的创业成功,是一道照亮前程的曙光。经政府搭台、媒体助推、民众参与,短时间内,那道曙光便光芒四射,渝城就相继涌现出了养殖、刺绣和营运等十几朵创业金花,童岚岚还代表她们进京参加了“中国待业青年自主创业和个体户代表大会”啦。所以后来遍及渝城大街小巷的姐妹店、夫妻店、弟兄店,以及游摊、棒棒军等等,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一些他们那代弄潮儿的影响。同时,也是他们破解了就业这道难题。按照书中人物之一,也是“张隐这辈子除了苏东坡之外唯一敬佩的文化人”——《渝城日报》记者唐奕所说:“他们每个人都是那段历史的书写者。”而作家为他们树碑立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说来也巧,小说中童岚岚的原形——火锅姑娘,我曾先后四次采访报道过她。所以读着童岚岚的经历,我倍感熟悉和亲切。同时,我这个外地人也是在采访和报道火锅姑娘的过程中,对渝城火锅,以及渝城人的性格特征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的。
因大山阻隔,川渝人多少有一些盆地意识。但是,渝城人不安于现状,他们在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成了冲开这种盆地意识的急先锋。渝城崽儿宋军舰报考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穗州大学;童青青只身前往穗城创业;全国县以上城市的火锅店,基本上都是渝城人开的;在美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00多家渝城人跑去开的火锅店……这些都是冲开盆地意识、展示渝城精神的体现。
从古至今,渝城人都不拉稀摆带。只要他们认定了一件事,就一定会干得像模像样,风生水起。渝城火锅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当初有人认为“连锅闹”(历史上渝城火锅名字之一)是小儿科,登不上大雅之堂。可是,经火锅姑娘、张二娃等渝城人一番操作、一番热爱之后,渝城火锅便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很快就占去了渝城餐饮业的半壁河山,直接从业人员高达60余万,每年火锅消费在700亿元以上。如今,它已经成为渝城餐饮业的一张闪亮的名片,甚至有人调侃说:“到渝城不吃渝城火锅,等于没到渝城。”可见,渝城火锅在渝城餐饮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饕餮者当中的影响。
《小乾坤》的首批读者、渝城文学院办公室主任说:“这是最近几年里所读到的让自己流泪次数最多的一部小说。”她为何而流泪呢?一方面是主人公张隐的亲人接连不断地伤、残、病、死,令人动容。再一方面就是创业之路坎坷不平(资金拮据、同行挤兑、行政责难等)。但是,创业者却像渝城的市树黄葛树一样坚韧不拔、顽强抗争,其品格让人肃然起敬、喜极而泣。
当读到书中“磨难,是任何一个家庭都避免不了的”这句话的时候,我当时还有些疑惑。但我环顾周围,皆概莫能外,正如书中的结论:只是“喜怒哀乐的节奏不一致而已”。既然如此,就是一个如何面对的问题了。在磨难面前,市井小人物张隐他们痛苦过、伤心过、煎熬过。但他们没有颓废,没有消极,还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力挣扎,“哪儿摔倒了,就在哪儿赶紧爬起来。”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的生活从头至尾都过得像火锅一样活色生香、有滋有味。
作者简介:莫测,重庆作家协会、散文学会、杂文学会会员,重庆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原文刊发于《老同志生活》2024年第10期)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上一篇:百鸟鸣丨曹棉:黑暗中出现①——弑君 百鸟鸣丨曹棉:黑暗中出现①——弑君
下一篇:嘿重庆·城市更新 | “趣”北仓里,来一场citywalk 重庆北仓文化街区city walk路线 重庆北仓文化街区city w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