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湖南益阳有学生家长表示,一种“死亡游戏”流行校园。该游戏被称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其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伴随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这位家长说,“参加这种游戏,我儿子这条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
“死亡游戏”并非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传入我国校园,并受到教育部的严厉打压,要求坚决制止此类危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如今,此种危险性极强的禁忌类游戏,再次出现在校园内,一些孩子在体验过程中,已发生休克事故,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需要引起各方重视,尽快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隐患。
青少年为何会尝试这种危险游戏?从心理层面剖析,猎奇是主因之一。青少年对世界充满探索欲,追求刺激和挑战,当周围有人示范这种危险游戏时,他们的风险感知会降低,好奇心被进一步激发。这种心理特点让青少年在面对“死亡游戏”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和危险防范意识。
让“死亡游戏”远离校园,社会各界必须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保护他们健康成长的第一道防线,应创新教育形式,以生动案例、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死亡游戏”的危险性。同时,全方位关注学生的课余活动,一旦发现危险的苗头,迅速将其掐灭,让“死亡游戏”失去滋生的条件和土壤。
家长也要积极履行监护职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多与孩子交流,以适宜的方式将“死亡游戏”的危害性告知孩子,并在孩子面临危险游戏的诱惑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如今青少年接触网络信息较多,容易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应高度重视“死亡游戏”短视频的传播效力,加强网络环境治理。对此,社交平台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相关短视频内容及时清除,防范青少年收看、模仿,并对传播不良信息的博主予以警告、封号等处罚,从源头上切断危险游戏传播的途径,为青少年健康触网保驾护航。
江德斌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
编辑:龙春晖 责编:王蓉 审核: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