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把自己的存款转入货币基金,看似年化利率会更高,但实际收益可能会大打折扣。
今年5月,多家国有大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各大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触及“1字头”。在“存款搬家”热潮中,不少储户将闲置资金撤离传统银行存款,转投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及银行理财等产品,以期在稳健中获取更高收益。
然而,货币基金中可能潜藏“刺客”。自2024年以来,不断有投资者发现,部分货币基金存在高费率现象,这些基金每年的各项费用成本,占到年化收益的比例正在逐步攀升。
大量货币基金合计费率已超过指数基金
2023年以来,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持续深化,多轮降费陆续落地。大幅让利,使得消费者能够享受更多基金产品带来的收益。但据部分投资者反映,以“存款替代”为部分功能的货币基金,有些仍保持着较高的费率。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相比于债券、股票基金,货币基金在收取管理费、托管费之外,大多还要收取销售服务费,综合费率最高的甚至超过1%。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日,全市场有近三成货币基金的管理费率大于等于0.3%,近四成销售服务费率大于等于0.25%,运作综合费率超过0.6%的货币基金仍不在少数。此外,近20只前身为券商大集合产品的货币基金,至今仍保持着0.7%以上的管理费率,最高的甚至达到0.9%,各项成本加起来,甚至快赶上基金一年的收益了。
某只规模近2000亿元的货币基金,运作综合费率为年化0.63%
对于追求低风险、灵活流动性的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些高费率产品俨然是“费率刺客”,扣费后实际到手收益将大打折扣。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部分高费率的货币基金产品,多为券商保证金理财转型而来,转型后投资范围受限,而且由于其历史背景和合同条款的复杂性,调整费率需要协调多方利益,降费难度较大。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日,全市场货币基金平均管理费率、托管费率、销售服务费率分别为0.24%、0.06%、0.13%,平均运作综合费率已高于0.4%。
2024年11月,大量宽基产品官宣降低费率,运作综合费率最低下探至0.2%,大幅低于货币基金的平均费率水平。
低利率时代下,货币基金费率影响收益占比愈发增加
虽然并非“保本”产品,但一般情况下,货币基金的底层资产多以同业存单和现金为主,出现亏损的概率很低,因此成为储户“存款搬家”的主要去向之一。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货币基金规模从3月底的13.32万亿元,增长到了5月底的14.40万亿元,两个月增长超过1万亿元。但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投资者对货币基金的费率无疑会更为敏感。
以市场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余额宝为例,余额宝实质为天弘基金旗下的货币基金:天弘余额宝。资料显示,该基金运作综合费率达到0.63%,包含了0.30%的管理费、0.08%的托管费、0.25%的销售服务费以及审计费用和信息披露费。
天弘余额宝的运作相关费用
如果以余额宝问世之初动辄5%~6%的年化收益来看,0.63%的运作综合费率可能不足挂齿;但最新年报显示,2024年余额宝净值收益率为1.5867%(数据为已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年化收益),将费用加入后计算,运作综合费率也已经占到总收益的近三成。
尽管存款利率不断下调,但除了大额存单转让外,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并未收取额外的管理费,即便灵活度与货币基金有差距,然而实际收益反而可能更有优势。
各方因素叠加,导致货币基金降费较难
尽管在年化收益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但货币基金降费实际上存在诸多难点。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货币基金是资管行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是销售机构、代销机构的主要收入渠道。
例如公募基金目前规模排在市场第三的广发基金,在其2024年收取管理费用最多的基金中,前11只基金全部为货币基金,前20名中货币基金占据了16席。
“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降费可能面临更大的运营压力。”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同时她也认为,在低利率时代,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本就有限,过高的管理费率会进一步侵蚀投资者的实际收益,降低管理费率可以将更多收益让渡给投资者,同时也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规模较大、运营效率较高的货币基金,降费空间可能更大;而对于规模较小、运营成本较高的基金,降费幅度可以适当小一些。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提到,货币基金目前费率高于指数基金,已经存在一定的降费需求,但具体降费与否、降费多少,涉及利益分配方较多,要看资产管理公司与银行、互联网金融等代销机构协商的结果。
曾方芳建议,货币基金管理者可通过优化交易系统、降低托管费、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再加上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为降低管理费率创造空间。此外,还可推出短债基金、同业存单基金等低费率现金管理工具,分流高费率货基需求,建设多元现金管理生态,保障“存款搬家”储户的利益。
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从2024年末至2025年5月末,公募基金规模已达到33.7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货币基金规模从3月底的13.32万亿元,增长到了5月底的14.40万亿元,两个月增长超过1万亿元。为公募基金总规模上涨贡献了重要部分。
在货币基金领域,如何权衡经营平衡与投资者的体验,将是考验资产管理机构的长久课题。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