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在渝北区举行的重庆市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暨“四链融合”巡回对接(渝北站)活动获悉,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平均拥有知识产权20余件,企业“补短板”“填空白”特征明显。
今年以来,全市围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改革,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重点优势领域,加大政策、资源、要素支持力度和“点对点”服务指导,孵化培育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据统计,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03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81家、“小巨人”企业32家,分别累计达6251家、5035家、310家,培育首批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5家。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5.2%,平均拥有知识产权20余件。
“‘四链融合’巡回对接,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已累计开展综合性对接活动13场、行业性和区域性对接活动170余场,参与企业9000余家,达成合作意向1200余项,对接成效明显。
活动现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专家以《专精特新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主旨宣讲,银行、知识产权等专业人士分别就银行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专利布局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作演讲。
与会企业代表还分享了小巨人企业管理、企业质量提升管理、专精特新企业数智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渝北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负责人介绍了该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服务能力。
“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该负责人称,要发挥部市联动、区域协同优势,挖掘协同创新价值、企业发展价值、赋能产业价值等3个核心价值,持续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开放的优质中小企业发展生态,凝聚政府、企业、服务机构、媒体等社会各界“互联互通、共享共赢”的强大合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资讯)
原标题: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平均拥有知识产权20余件
编辑:母晓婧 责编:黄显 审核: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