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眼神、一声指令、一个动作……警犬“号子”便心领神会,照着训导员刘金华的指引,或坚持训练、或参加比赛、或出警搜寻。这一人一犬,斩获诸多荣誉。
10月中旬,第六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在北京圆满收官,代表重庆市公安局代表队出征的刘金华与搭档“号子”,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又斩获了物证搜索科目这枚沉甸甸的金牌。
成绩的背后,是刘金华14年如一日潜心研究训导技术经验的积累,也是他8年来,与“号子”坚持刻苦训练的默契。
一人一犬 再创佳绩
刘金华出生于1981年,2009年,从军营退役后的刘金华在石柱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从事辅警工作。2010年初,石柱县公安局开始组建警犬中队,喜欢养狗的他主动申请,于是被选派到昆明警犬基地学习。他早起清扫犬舍,在上课之前“偷学”老训导员训犬技术,3个月培训结束后,被评为优秀学员。
回石柱后,为了掌握更多的训练技巧,刘金华自费购买训练用具和资料,在网上反复观看训犬视频,向人发帖讨教,精进不休。
“‘号子’是一只马里努阿犬,也是我带的第四只警犬,2016年,我去重庆刑侦总队认领时,它还不满2个月,是最后一只被‘挑选’剩下的,但是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觉得很投缘。”于是,“号子”跟着刘金华来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警犬中队,开启了它的警犬生涯。
刘金华每天会提前两个小时上班,打扫犬舍卫生,给“号子”洗澡、梳毛、喂食,逐步进行环境适应以及注意力、嗅觉、猎捕、扑咬、越障等训练。在他的悉心照料和培养下,“号子”日渐茁壮,从小奶狗成长为一只训练有素的警犬。
“半岁时,我发现它的嗅觉非常灵敏,就对它加强物证搜索训练。”没有特殊任务时,无论天气好坏,刘金华都会带着“号子”刻苦训练,把一次次户外训练,当成一场场“实战”。
因此,刘金华带领“号子”成为物证搜索科目的“佼佼者”,多次在市级、国家级警犬技术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号子”也先后三次被公安部评为“功勋犬”。
今年,为了能在第六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刘金华带着“号子”在昆明和北京进行了3个月的专业培训,但因为环境和气候差异,“号子”连续生病,流涕咳嗽,影响到嗅觉。
半夜起来关窗户、垫被子、冲羊奶粉,“号子”生病期间,刘金华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号子”终于在赛前恢复了。
然而,在赛前5天,刘金华却在训练中,腿部意外受伤,缝了4针,医生叮嘱他多休息。
“‘号子’和我这么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就是为了团队的荣誉,我不可能放弃,而且‘号子’今年8岁了,也许没有机会参加下一届全国警犬大赛了,我不想留下遗憾。”刘金华暗下决心,无论结果如何,也要完成比赛。
在比赛当天,刘金华一天吃了四次止痛药,带着“号子”迅速完成搜索任务,获得物证搜索第一名,一人一犬的精彩演示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带犬出征 守护平安
多年来,刘金华带着“号子”参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击违法犯罪的事例不胜枚举。
2022年1月26日,黄水镇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为及时抓捕在逃嫌疑人,刘金华接到指令,带着“号子”赶赴现场,经现场勘查后发现嫌疑人已经进山。
黄水镇平均海拔约1500米,冬日的山上冰天雪地、树高密林、悬崖峭壁。刘金华克服重重障碍,以嫌疑人最后现身的地方为起点,立即开展追踪作业,经过4个多小时的不懈搜寻,和同行民警一起成功将嫌疑人抓获。
2023年3月27日晚上8时许,刘女士到三河派出所报警称,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早上出门后一直未回家,因周边山高路险、树林茂密,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家人十分担心。
警情就是命令。刘金华立即带着“号子”赶到现场,提取老人床上物品气味为嗅源进行搜寻。经过42小时的艰辛寻找,终于在距离十几公里外的大歇镇辖区将老人找到。而山里植被繁茂,道路难行,刘金华和“号子”被灌木乱石刮伤多处。
近年来,刘金华利用警犬技术直接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携犬参与周边区县搜捕任务10余次,带犬出勤各类案件现场40余次,搜获物证9次,救助群众30余人次,参加警犬巡逻、守卡500余次。
参加公安工作的15年间,刘金华先后25次评优获奖,被公安部刑侦局评为“全国警犬技术工作成绩突出个人”,获评重庆市公安局首批辅警骨干并入选辅警人才库,被重庆警察学院聘任为兼职教官,获评敬业奉献“石柱好人”。
坚韧执着 爱的陪伴
日渐积攒的名气像块吸铁石,不少主城和省外的训练基地向刘金华发出橄榄枝,高薪雇他训犬。“在中队待了这么久,已经走不开了。”10余年间,刘金华拒绝了所有的邀请,因为警犬中队对他具有太多非凡的意义。
彼时,家里添了小女儿,妻子不得已辞去超市的工作,回家全职带孩子,等孩子长大一些,为了补贴家用先后打过好几份零工。
妻子不懂他对训犬近乎狂热的执着,劝他出去谋份收入更高的营生,大女儿刘颖也对父亲颇有看法,总认为“号子”在他心里更重要。
刘金华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最初面对妻女的不解,他只能心怀愧疚,化压力为动力,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当中。
“训犬是他的事业,也是他的精神寄托。”看到刘金华的执着,妻子也逐渐从理解到支持。
刘颖对父亲的态度也逐渐产生了转变。父亲成了市内训犬“明星”,她倍感神气,还经常和同学朋友分享爸爸和“号子”的故事。
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女儿们也养成了坚毅不拔的品格,从小到大,看到父亲身上不断叠加的多处犬只咬伤、抓伤,学医的想法在刘颖心中萌芽。
尤其是在高三关键期,得知父亲在野外搜寻工作中被树条划伤右眼角膜,缝了5针,更是让刘颖坚定了学医的决心。
第六届全国警犬技术大赛结束后,刘金华立即给刘颖“汇报”好成绩,顺便发了一张受伤的照片。
“不用担心,爸爸,这都是小伤,我们学习中看到了好多更严重的伤情示例呢。”刘颖安慰着刘金华,同时更加感到骄傲。
“‘号子’现在八岁半了 ,胡须也开始发白,但是身体和精神状况还可以,我会更加细心地照顾它,带着它刻苦训练,坚守在战斗岗位上。”比赛结束,回到中队,刘金华也顾不得休息,一瘸一拐地带着“号子”投入到训练当中,一如既往地去热爱和奋斗。
原标题:刘金华:“与犬共舞”筑警魂
编辑:秦雨 责编:张小驹 审核: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