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有着广袤的森林资源,长期以来,集体林经营水平低,森林质量低,林农收益低。近年来,石柱县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依托专业技术和森林经营优势,探索“林场+”模式,通过国有林场与村(社区)集体开展集体林地联营活动,对石漠化区、荒山、低效林进行科学绿化、科学经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走出了一条“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位于鱼池镇的青草坡原本是石漠化地块,早些年旱涝灾害频发。为了更好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石柱县国有林场不断探索与当地村集体联营造林这条新路子,经过多年的科学管理,以前的荒山已变成连绵青山。
石柱县国有林场副场长谭夏阳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林场先后在千野草场、青草坡沿线与大歇镇、鱼池镇当地村组开展联合造林约15000亩,主要以柳杉、马尾松、水杉为主,经过近40年的精心培育,昔日荒山已成片成林。”
林造起来了,生态环境也好了,更重要的就是如何管好林。经过与当地村集体协商,国有林场决定聘用当地村民来管理营造林,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同时带动他们增收,鱼池镇团结村村民高应美就是其中一员。
石柱县国有林场黄花场森林防火检查站防火员高应美向记者说到,她在国有林场上班已经有7年多时间了,每天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宣传森林防火、收缴火种,并对进入林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入山登记、扫码入林,每个月的工资有3000元,遇到林木采伐时还有分红。
“我们在管护好林业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林业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因为林区不仅空气质量好,而且夏季气候特别凉爽,首先想到的是发展高山避暑游,于是建立起了‘国有林场+景区公司+村集体’的发展模式,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利用景观资源入股,盘活非木质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谭夏阳说。
依托联营林区森林康养资源,一大批农家乐、露营基地、森林康养等项目落户鱼池镇。2023年,千野草场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000万元。其中,国有林场获得千野草场旅游门票收益分成近40万元,鱼池镇大坪村集体旅游收益分红达到330万余元。
据了解,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县国有林场先后与鱼池镇、六塘乡等31个乡镇(街道)42个村(社)签订联营合同292份,涉及1.6万户5.4万人,联营林面积11万余亩,占林场经营总面积的69%。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营造林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鱼池镇团结村党支部书记谭奇兵向记者介绍到,多年前,团结村与国有林场将原有的6000多亩荒山荒坡进行联合造林,如今看着小树苗慢慢长大成林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大家心里都十分高兴。截至目前,村集体已享受两次分红,今年马上要进行第三次分红,一共有30多万元,如今林区效益越来越好了。
“依托联营林区森林康养资源,先后建成黄水人家、森林人家2200多家,2023年联营林景区年接待旅客超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30亿元。”石柱县国有林场副场长谭夏阳表示,下一步,林场将进一步积极参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和人员优势,积极开展场外营造林,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种养业等产业,探索更多元的增收渠道,实现生态美、林业兴、百姓富。
原标题:“国社联营”让荒山变青山 青山变“金山”
编辑:秦雨 责编:张小驹 审核: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