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胶着之际,美国政客又挥舞起制裁大棒,这次瞄准的是中俄印三国。6月29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高调宣布,他提出的对俄制裁新法案已获特朗普支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中国和印度加征500%关税的威胁。这一法案的出台,标志着中美俄印“3:1”对抗格局的正式成型,而印度更因同时得罪美俄,陷入前所未有的外交困境。
格雷厄姆的法案核心内容直指中俄印三国的能源合作。他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声称,由于中国和印度在俄乌冲突期间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相当于“支持普京的战争机器”,因此新法案将对中印进口商品加征500%关税,迫使两国停止购买俄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格雷厄姆强调该法案已获得84名参议员支持,两党共识强烈,预计7月7日假期后提交国会审议。这一威胁并非空穴来风,早在4月他就提出类似法案,并得到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的联署,如今支持率翻倍,显示美国国内反俄情绪高涨。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资料图)
俄军近期在战场上的强势表现,成为美国加速推动制裁的直接原因。6月29日,俄国防部宣布已完全控制卢甘斯克全境,这是俄军三年多来首次完整占领乌克兰一个州。与此同时,俄军正集结11万兵力进攻波克罗夫斯克,欧美政客担忧若攻势持续,乌军可能在秋季失去敖德萨。面对俄军的凌厉攻势,特朗普政府急需遏制俄罗斯的战争潜力,而切断其能源收入成为关键目标。格雷厄姆的法案正是这一逻辑的产物——通过关税施压,逼迫中印停止购买俄能源,从而削弱俄罗斯的经济支柱。
然而,美国的制裁威胁并未让中俄印三国退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表示,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不受第三方干扰”,中国采购俄能源完全符合世贸规则和市场原则。事实上,包括欧美在内的多数国家仍在与俄罗斯保持贸易往来,美国却单独针对中国,暴露了其赤裸裸的双重标准。俄罗斯方面,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嘲讽格雷厄姆是“恐俄分子”,称其制裁威胁只是“政治表演”,对解决冲突毫无帮助。
普京(资料图)
印度的处境则更为尴尬。莫迪政府一面试图深化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另一面又不愿放弃俄罗斯的能源合作。6月G7峰会期间,莫迪在未与特朗普会晤的情况下公开强调“巴印停火无美国调解功劳”,拒绝外部干预,直接激怒了美方。更糟糕的是,印度代表团正在华盛顿谈判关税问题,特朗普明确表示不会给予豁免,印度被加征高关税已成定局。格雷厄姆甚至放话称,印度若继续购买俄能源,将面临与中国同等的惩罚。
特朗普对格雷厄姆法案的态度耐人寻味。尽管格雷厄姆声称已获特朗普支持,但特朗普本人并未公开表态。结合其近期言论,特朗普更可能将此作为谈判筹码而非实际政策。6月16日,特朗普曾表示“暂缓对俄制裁以推动谈判”,国务卿鲁比奥也明确反对欧盟强化制裁,称特朗普不会支持欧盟的激进立场。此外,中美刚签署贸易“休战协议”,中国承诺加快出口稀土,美国取消部分限制,此时特朗普若推动对华加税,无异于自毁成果。
尽管法案落地可能性存疑,但美国政客的威胁已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俄印三国被迫抱团应对美国压力,形成事实上的“3:1”对抗态势。印度虽试图左右逢源,但莫迪政府的摇摆立场已让其付出代价——国内反对党抨击其对巴软弱,西方国家则借机削弱印度的影响力。若印度最终被迫选边站,其经济和外交将遭受重创。
莫迪(资料图)
对中国而言,美国的关税威胁更多是政治操弄而非实际威胁。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美“对等关税”反制中,中方最高税率仅125%,美国若加码至500%将导致双边贸易崩溃,这是双方都无法承受的后果。此外,中俄能源合作已建立稳定机制,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2023年中国进口俄石油量同比增长24%,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
这场由美国挑起的制裁博弈,最终可能加剧其自身的孤立。欧盟虽参与对俄制裁,但未跟随美国对华施压;印度则因美国的关税威胁加速转向中俄。正如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所言,格雷厄姆的法案是美国“反俄政治表演的需要”,而中俄印三国的合作将让美国的“3:1”幻想彻底破产。未来,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和美国大选临近,类似的制裁威胁可能还会出现,但中俄印的战略协作必将更加紧密,共同抵御单边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