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走上手术台,助力医疗更精准更高效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造福患者 机器人协助医生手术科技 机器人帮病人医疗图片
创始人
2025-07-03 15:42:12
0

机器人走上手术台,和医生一起为患者做手术,是怎样一个画面?

主刀医生站在控制台旁,像驾驶汽车一样,熟练操作机器人执行手术程序。随着医生手指轻微移动,精巧的机械手臂在患者体内灵活翻转、穿针引线……这就是近日发生在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的一个场景,人与机器“共舞”开展手术,为患者带来高效精准的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优势在哪儿

神经外科每天都要和人类复杂的大脑“打交道”。但受到脑部结构复杂、功能精细、手术空间小、定位困难等因素的制约,传统神经外科手术难度较高,对高精度和准确性的要求异常严苛。

因此,神经外科的很多手术和治疗,往往只能在“大城市大医院”进行,无法及时满足基层患者的治疗需求,这就催生了精准高效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谭治明表示,作为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辅助工具,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能够精准高效地找到病灶,并安全开展各类高难度手术,有效降低手术副损伤的发生概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降低人工操作失误,提高医疗效率与手术质量。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也可以有效解决基层医院诊疗能力不足的困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023年2月,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正式引进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开展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手术,涉及脑内血肿穿刺引流、病变活检、DBS、机器人辅助下三叉神经球囊压迫、SEEG等,是重庆市所有区县中首家使用该机器人的医院。

机器人与医生配合手术/图源 垫江县人民医院

所谓机器人做手术,并不是完全脱离于人之外的独立应用,而是医生通过操控“机器人”的机械臂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它是医生的“最强智能助手”。

在具体应用中,该机器人按照医生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自主运动,以微创的手术形式,辅助医生完成手术路径的精准定位和高效执行。其核心组成部分包括计算机软件系统、实时定位摄像头和自动机械臂,可分别比作脑、眼、手,定位精度范围在0.5mm~1mm,相较传统框架定位,具备操作便捷、创口小、定位准、无盲区等优势。借助机器人机械臂末端的操作平台,医生可以实施活检、抽吸、毁损、植入、放疗等12类术式,用于脑出血、脑脓肿、脑肿瘤、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癫痫等近百种疾病的手术治疗。

手术机器人解决脑出血患者大难题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图源 垫江县人民医院

随着科技发展,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应用范围正在飞速拓展。但,始终有一个核心应用,就是治疗脑出血患者。

近年来,脑内自发出血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数据显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率很高,发病30天内病死率高达35%~52%,仅有约20%的患者在6个月后能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目前,在脑出血的治疗上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临床一般以脑血肿量评估患者是否应该手术,血肿量大于30ml的患者首选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量在30ml以下的患者,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比如,服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卧床静养等。

“保守治疗虽然安全,但治疗效果有限,血肿吸收速度缓慢,多遗留偏瘫等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谭治明介绍,传统的开颅手术具有损伤大、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劣势,所以脑出血量小于30ml的患者时常游走在“中间地带”,到底开不开刀,患者和医生都很犹豫。

而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患者的选择难题,机器人操作系统可以对大脑血管及神经纤维束进行三维重建,规划最优的手术路径,最大限度避免对脑组织的损伤,并降低手术出血的风险。在几乎不增加额外脑组织损坏的基础上,机器人手术可以精准定位、微创排空脑内血肿,改善患者意识和神经功能障碍,为这类患者带来代价最小化、获益最大化的选择。

机器人手术的手术切口不到1cm,创伤小,穿刺精度高,对脑组织的破坏可下降到最低程度,同时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小,麻醉时间也较短。对于术后的并发症,如肺炎和气管切开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刀手术,同时不会导致颅骨缺损,这可以避免创伤与二次颅骨修复手术等相关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整体治疗费用较传统治疗方式明显下降。

前不久,患者李某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7小时”就诊于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该患者年纪较大,常年吸烟饮酒,还有慢阻肺、冠心病、高血压等病史。医务人员诊断发现其左侧基底节出血、高血压2级,查体右侧肢体肌力只有1级,情况危急复杂。

在综合考量并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后,神经外科使用了机器人导航下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术中,为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健康,未使用“全麻”,而是运用了“局部麻醉+右美托咪啶镇静”的方式,避免了高龄患者因“全麻”可能出现术后并发症、恢复时间长等,确保了手术效果和精准度,也为患者节省了不少治疗费用。术后15小时复查脑内血肿完全清除并拔出引流管,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恢复到4级。

先进智能设备为诊疗提供有力保障

高质量的诊疗除了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外,还需要一支优秀的医护队伍。一直以来,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双轮驱动”,不断夯实团队实力。

“为了更好地与机器人配合,我们落实了专人进行了操作培训,并不断通过自身学习精进技术,为全国各地诸多患者带来健康福音。”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胡明亮表示。患者彭某就是受益者之一。

彭某因“突发意识障碍3小时”入院,被诊断为脑干出血、脑疝、高血压3级,情况十分危急。经神经外科机器人导航下立体定向脑干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后,术后3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投用至今,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机器人已累计完成各类手术近100例,治疗效果得到患者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患者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治疗,科室收治的外县病人比例高达25.6%。

而这,只是近年来该院添置的先进设备之一。据悉,自2012年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以来,医院逐步添置了大型DSA,配置了神经外科双荧光显微镜、神经内镜、头架及软轴撑开器等设备,为神经外科开展脑肿瘤精准切除、颅内动脉瘤的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未来,我们将不断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胡明亮表示,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秉承着“仁爱、敬业、严谨、创新”的精神,以患者为中心,用好手术机器人和相关智能设备,进一步实现人机“共舞”,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资讯)

原标题:机器人走上手术台,助力医疗更精准更高效丨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造福患者

编辑:向娇    责编:王峻     审核:王广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出伏立秋后反被热晕?网友辣评:... 三伏天这个大魔王终于要挥手告别了,是不是觉得身上的汗珠子都少蹦跶了几下?没错,末伏结束了!也就意味着...
江南新材IPO定价10.54元... 日前,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新材”)披露了发行公告,确定主板上市发行价10...
巫溪小伙迎娶高颜值斐济新娘,婚... 近日,以"巫溪文峰小伙迎娶斐济高颜值新娘"为内容的视频受到网友关注。8月27日,发布视频的婚礼化妆师...
可以一次性拔掉4颗智齿吗?医生... 医生,长痛不如短痛,我可以一次性拔除四颗智齿吗?"对于很多长了智齿的朋友来说,可能会时不时地冒出这个...
原创 清... 林烨,一个清华毕业的天才,却选择加入美国国籍,投身导弹研发,甚至把导弹对准了曾经的祖国中国。这个选择...
原创 马... 据报道,在2025年这个看似平常却又暗流涌动的年份,美国政坛与情报界掀起了层层波澜,而这一切,都与特...
im Token钱包:Coin... 这是一款广受欢迎的数字钱包,在全球超 200 个国家和地区收获了超两千万用户的信赖。它致力于为用户打...
女生在塞尔维亚旅游时,出租车司... 近日,一位女生在塞尔维亚旅游时打车,不料出租车司机得知女生是中国人后,全程表达对中国的赞美。
二孩夫妻又生四胞胎,孩子父亲:... 8月23日,已有二孩的产妇李女士在深圳成功诞下四胞胎,从原本温馨的四口之家,瞬间扩容为热闹非凡的八口...
西方企业被“打”疼了:中国不会...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英国《金融时报》26日报道,中国对关键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制正在冲击供应链,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