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立冬意味着冬季由此开始,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潜藏于内,这也是调养脏腑的好时机,顺应规律、敛阴护阳。
但是,冬季又是很多家长头疼的季节,因为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流感)高发的时期,尤其是免疫系统不健全的儿童。流感表现为全身不适(头身疼痛)、发热、咳嗽、鼻塞、流涕、不思饮食等症状,虽然说是自限性的疾病,大多数3~5天发热症状缓解,7~10天基本痊愈,但是过程比较难受,传说中的“病在孩儿身,痛在家长心”,如果发生了肺炎等并发症,病程还会长一些。
中医认为小儿“稚阴稚阳”,身体娇嫩,就像刚冒出的“树芽”,其“肉脆、血少、气弱”,抵抗力弱。冬天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多种病原体活跃,类似于中医讲的“虚邪贼风”,需要“避之有时”,需要合理地避开邪气(虚邪贼风)。并且还需要养正气(增强体质、打疫苗),驱邪气(抗病毒),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去正自安”。
那立冬后,怎么去调养呢?
1.食药调养:常言道“冬天进补,来年打虎”,可以进食一些补药,但是儿童由于脾胃运化功能相对较弱,总体上宜清补、平补,适量吃一些温润的食物。
根据中医证候,选择相应的食药,如气虚、阳虚者可用牛、羊、鹿、鸡肉等偏温食材,分别加太子参、黄芪等补气的药物或生姜、肉桂等温阳的药物;阴虚、血虚者可选甘平食材,如老鳖、老鸭等,加百合、麦冬、石斛、银耳等补阴药物或当归、枸杞、红枣等补血药物。
药补的具体方案还是要遵循中医个体化原则,如中医独特的进补疗法——膏方,南方多称“膏滋”。膏方由多味中药慢火煎煮浓缩而成,需针对个人量身定制,一人一方,适合体质虚弱,如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常感冒)、反复鼻炎、鼻窦炎、遗尿等;脾胃虚弱,如长期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以及慢病调理。
2.起居调养:遵循《黄帝内经》中“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早睡晚起,适当减少午睡时间,有助于养阴固阳。还需要多晒太阳,尤其是晒后背及头部,可以顾护阳气。
3.运动调养:“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健身锻炼”,历史著名医家华佗,创立五禽戏,也是这个道理。冬季适量锻炼可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率。可以选择太极拳、慢跑等全身性运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为“稚阴稚阳,纯阳之体”,小儿身体娇嫩,但其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出汗的情况。小儿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如果没有及时擦干汗水或更换衣物,汗水湿透衣物,腠理开合,“虚邪贼风”(病原体)趁机入里,引起流感或感冒,所以,运动时全身微微出汗是比较好的状态。平时穿衣也需要讲究,既要保暖,又要透气,因为不透气就容易出汗,就容易遭“虚邪贼风”(病原体)侵袭。
总之,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幼童。尽早开展疫苗接种,接种疫苗可以减少发病,减少相关重症的风险。合理调整起居饮食,适量运动。加强对幼童的日常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中医需要辨证论治,如辨证得当,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常常可达到“效如桴鼓”,“覆杯而愈”。(资讯)
文稿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提供
原标题:立冬,孩儿们准备好了吗?
编辑:周晋羽 责编:王峻 审核:王广江
上一篇:南京发现三国东吴重臣张昭墓 两方“金印”亮相 张昭墓金印图 南京发现三国墓葬
下一篇:九龙坡区召开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相关工作 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