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合街道锚定“区位新街、经济重街、服务大街”建设目标,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以平都中路社区为小切口,坚持党建统领,以建设活力党组织为抓手,充分释放基层治理中心、新丰书院、网格驿站等功能室作用,全面推行“一格两会三事分流”,提档升级家庭教育互助会,奋力为街道探索“低成本、高效能”基层治理模式提供参考经验。
孩子们在平都中路社区家庭教育互助会上课
服务力量颗粒化
定位“谁来干”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老幼群体得到重点关爱,居民大小事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据悉,平都中路社区通过组织融合,阵地整合和人员聚合充分实施基层党组织再组织化,搭建“线上+线下”阵地收集汇总社情民意,解决矛盾纠纷化解有点、有位问题。同时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联动市管领导、部门“一把手”,推动街道包联干部、三官两员一律下沉网格,吸纳意见代表、法律明白人、流动网格员等网格“N”力量1256人,建强网格服务力量。组建五跨协同战斗队10支,吸引3394名党员报到注册,解决群众需求146项,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们依托基层智治平台、民呼我为平台等网络阵地,线上分流矛盾纠纷。又建设网格驿站、‘老王调解室’、邻里议事亭等为群众搭建生活休闲、协商议事、矛盾调处的‘集结地’。”平都中路社区党委书记王铭介绍,目前,平都中路社区建立起家庭教育互助会、应急互助会、养老互助会等15个互助会,每一位居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组织目标。
老人们在平都中路社区老年食堂用餐
服务功能颗粒化
回答“干什么”
平都中路社区位于我县核心区,是典型的开放式老旧小区,存在流动人口多、独居老人多、矛盾纠纷多等治理痛点难点。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乐,幼有所学,平都中路社区围绕老年幸福食堂、家庭教育互助会和物业自管小组做实老人品牌、做优儿童品牌、做精物业品牌。
居民吴陶禄长期在外务工,仅有老人和小孩长时间在家,是典型的老幼留守家庭,平都中路社区全市首创的“政府+市场”“轮值+志愿”多维运营模式,打造“超五心”级老年幸福食堂解决独居老人的用餐问题。不仅如此,线上点餐、送餐上门方便可及的爱心服务,更是确保行动不便老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热乎的饭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老人在家时,只要孩子去上学,他们就时常在家随便对付两口。爱心食堂推出以后,他们经常可以和好友一起用餐聊天,让我们安心了许多。”吴陶禄说。
“家庭教育互助会覆盖学生群体上千人,相关做法系统性地解决了辖区120名留守儿童失管、脱管问题。通过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实现企业慈善捐赠常态化,确保互助会可持续、能生长。”王铭说,如今平都中路社区家庭教育互助会正在积极探索“12345”工作法,拓展“五育驿站”+“四点半课堂”等特色课程,开展“鸿鹄大讲堂”、艺术节、城乡互动研学、丰都仔儿上龙街等特色活动,提升儿童综合素养。
此外,为解决开放式老旧小区物业无人管、不愿管,信访矛盾频发等问题,平都中路社区创新成立2个物业自管小组,争取辖区报到单位资源,盘活闲置门面、广告牌等资产,解决了党政小区20年来物业缺失的治理难题。
“我们网格长,楼栋长会定时巡查,清洁工随时保洁,开通的投诉电话和服务电话,能够确保发现问题后及时上报,迅速处理。”物业自管小组成员杨林浩说。业主管理小组成员是小区居民,也是利益相关主体,在物业自管过程中耐心做工作,细心做解释,用心做服务,增强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居民关系也越发融洽。
服务责任颗粒化
根治“干不好”
用活用好“三张清单”,压实三事分流责任,制定五星评价方案,这是平都中路社区根治服务“干不好”的三大法宝。
为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不断增强社区管理服务能力。平都中路社区分别制定了社区干部、网格员“五星”评价方案,将“民呼我为”事项办理满意率、网格四率、阵地建设、保密泄密等10条指标纳入考核,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按“社区事、网格事、家里事”分级处置原则,划分“大事”“小事”“私事”物理边界,通过联席办、商量办、引导办“三办”方式,实现矛盾纠纷“三事分流”,努力实现网格事项落细落实、网格服务精准有力,以更细的“颗粒度”换取群众更高的“满意度”。
“截至目前,社区召开联席会解决电梯加装、设立停车场等矛盾‘大事’12件;由网格员组织居民协商解决屋顶漏水、化粪池堵塞等矛盾‘小事’41件;引导居民自发解决乱扔垃圾、家庭内部纠纷等矛盾‘私事’253件。”王铭说。
“接下来,街道将继续紧扣‘低成本、高效能’基层治理总体目标,推动干群关系更新、居民群众更幸福。实现大城共治、大成智治、大城精治,为加快建设韧性城市贡献宝贵经验。”三合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明武说。
原标题:三合街道:服务颗粒化 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编辑:王光建 责编:张小驹 审核: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