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亚军
摄影:Bob君
本来有可能成为德国今年最大的IPO。
近日,德国医疗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Brainlab突然宣布推迟IPO计划。
根据原计划,Brainlab原本打算本月初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IPO,发行200万股新股,并转让最多320万股现有股份,定价区间在80-100欧元,募资规模约4.16亿欧元。
若Brainlab此次成功上市,将成为德国今年最大的IPO,公司整体估值约为17亿欧元(超过143亿元人民币),可惜差了临门一脚。
受地缘政治影响
管理层决定取消此次IPO
更让人觉得遗憾的是,Brainlab本次IPO已获得超额认购。然而世事难料,面对良好的市场反应,Brainlab管理层却意外而坚定的地按下了IPO暂停键。
对此,Brainlab公司CEO Rainer Birkenbach在致员工的内部信中解释称:“当前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持续扰动资本市场,整体环境不利于公司以理想姿态登陆股市”。
Birkenbach认为,尽管上一季度公司业务表现积极,但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以及资本市场的波动使得公司管理层认为当前并非最佳的上市时机。
此外,Brainlab公司强调其现金流状况无需依赖IPO资金即可维持有机增长,这也为其推迟IPO提供了财务上的底气。
2025年1月,神经外科微型手术机器人研发商Robeauté完成2700万欧元A轮融资时,Brainlab参与了跟投。此举从侧面也佐证了Brainlab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现金流。
创始人保有绝对控股权
资料显示,Brainlab成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在全球医疗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Brainlab专注于开发影像引导手术、放射治疗及数字化手术室解决方案,其核心理念是“软件定义医疗”。
经过30余年的发展,Brainlab已在全球安装超5000套系统,覆盖85个国家,在神经外科手术导航领域占据60%的市场份额,被誉为“手术导航金标准”。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Brainlab公司计划将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两个方面:
一是业务扩张,其中1.6亿欧元将用于加速拓展其在骨科、运动医学、心脏外科及耳鼻喉科等领域的业务版图;
二是用于财务投资者EMH Partners减持。
即便完成上市,Brainlab创始人Stefan Vilsmeier仍将保持50.1%的绝对控股权,这表明Vilsmeier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希望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以确保长期战略的实施。
第二家取消IPO的德国企业
Brainlab并不是今年第一家推迟IPO的德国企业。在此之前,柏林汽车零部件电商Autodoc也发布了相似公告——暂缓上市。
两家企业的举动,对德国乃至欧洲的IPO市场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据Queens Lane咨询公司调查,74%的欧洲投行家预测2025年IPO规模将实现增长,但德国大选后的政策不确定性及美国潜在关税威胁,则在持续扰动着市场信心。
有市场人士担忧,Brainlab的审慎态度或引发连锁效应,促使其他拟IPO企业重新评估窗口期。
当前德国DAX指数年内上涨15.63%,但实体经济增速预期仅0.2%,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分化加剧了企业决策的复杂性。
不过也有相关人士乐观的表示,此次Brainlab临时取消IPO虽延缓了的资本扩张步伐,但保留核心技术资产的控制权,为长期价值创造预留空间。
Brainlab案例表明,即便在超额认购的利好环境下,战略定力与时机选择仍是医疗科技企业资本运作的核心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