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毒舌”需谨慎,言语不当恐担责 网络言论需谨慎 网络恶语伤人
创始人
2025-07-06 09:52:13
0

随着社交平台的出现,个人言论传播的时空范围被极大地拓展,但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近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判决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侮辱、诋毁同事信息的被告删除朋友圈、赔礼道歉,并支付原告精神损害赔偿金2万元。

法院判决结果表明,即便是“隔空”用恶意揣测的言语去中伤他人,捏造事实去侵害他人名誉,同样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种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受到刑事手段的制裁。

在本案中,法院认为,现有证据并未证实原告存在被告所述行为,被告发布的朋友圈配图中包含有原告的人像及手机号码,被告还发布了原告及异性的合照,配上带有侮辱、诋毁内容的文字,同时还存在大量发泄情绪的谩骂性言论,相关内容能够看出系直接指向原告,且原告与被告曾经作为同一个公司的同事,双方不可避免存在共同的社会交际范围,此种行为具有严重的损毁和贬低他人名誉的性质,明显会导致原告的名誉权受损。这一判决带来的警示是,社交参与者在网络发表言论时,应当对自己所表达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切不可为发泄情绪、博人眼球而无所顾忌表达观点,甚至逾越法律“红线”,否则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该案件并非孤案。如果不是因为司法机关的介入,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红线”。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向外界展现日常生活状态、发表个人言论、评论世间百态的平台和工具。尽管披上了网络虚拟的外衣,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地伤害他人。

朋友圈作为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同样需要被理性文明对待。任何人在网络发声都要恪守言论自由的边界,既要遵守法律规定,不越法律“红线”“底线”,还应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切不可为了一时情绪的宣泄或者博取他人眼球,而无所顾忌地发声。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名誉权。学会用合理的手段进行维权,消除名誉受损带来的不良影响。他人用侮辱性的言论来贬损自己的名誉,如果“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外,无法真正地处理问题,甚至会成为下一位名誉侵权人。

可以说,该案的判决结果意义重大,为受害者伸张了正义,给予他们法律上的保护;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导向,为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构建清朗、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添砖加瓦。

编辑:康磊    责编:龙春晖     审核:王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出伏立秋后反被热晕?网友辣评:... 三伏天这个大魔王终于要挥手告别了,是不是觉得身上的汗珠子都少蹦跶了几下?没错,末伏结束了!也就意味着...
江南新材IPO定价10.54元... 日前,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新材”)披露了发行公告,确定主板上市发行价10...
可以一次性拔掉4颗智齿吗?医生... 医生,长痛不如短痛,我可以一次性拔除四颗智齿吗?"对于很多长了智齿的朋友来说,可能会时不时地冒出这个...
巫溪小伙迎娶高颜值斐济新娘,婚... 近日,以"巫溪文峰小伙迎娶斐济高颜值新娘"为内容的视频受到网友关注。8月27日,发布视频的婚礼化妆师...
im Token钱包:Coin... 这是一款广受欢迎的数字钱包,在全球超 200 个国家和地区收获了超两千万用户的信赖。它致力于为用户打...
原创 清... 林烨,一个清华毕业的天才,却选择加入美国国籍,投身导弹研发,甚至把导弹对准了曾经的祖国中国。这个选择...
原创 马... 据报道,在2025年这个看似平常却又暗流涌动的年份,美国政坛与情报界掀起了层层波澜,而这一切,都与特...
女生在塞尔维亚旅游时,出租车司... 近日,一位女生在塞尔维亚旅游时打车,不料出租车司机得知女生是中国人后,全程表达对中国的赞美。
比特币“疯涨”!特朗普再添一把... 一路“疯涨”过后,5月21日,比特币重回70000美元,当日最高价格达到71650美元。在这样的背景...
二孩夫妻又生四胞胎,孩子父亲:... 8月23日,已有二孩的产妇李女士在深圳成功诞下四胞胎,从原本温馨的四口之家,瞬间扩容为热闹非凡的八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