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现异物”争议,调查结果需要追上“网速” 牛奶异物事件 牛奶出现异物的处罚结果
创始人
2025-07-06 12:52:24
0

11月20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自己的孩子在喝一品牌牛奶时感觉到有异味,于是将奶瓶用刀割开,发现里面有异状物。23日凌晨,涉事公司针对近日相关舆论发布说明,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赴现场,积极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同时,对生产线进行全面审查,没有异常。

从当事网友提供的视频来看,场景确实有些不堪入目。视频发布者表示,他没有弄虚作假,拆罐的时候就是正常拆,里面的物品绝对不是他自己塞进去的,还对记者“发誓赌咒”。尽管当事人信誓旦旦,但到底是怎么回事,也确实有很多网友表示怀疑。显然,大家更需要看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同样,涉事公司已经声明生产线“没有异常”,而且“从生产到灌装共经过3道滤网过滤,物料空罐使用前通过异物检测剔除系统,进行严格控制”,但这也并不能解释清楚产品中的“异物”是从哪里来的。

事实上,涉事公司也表示“正与有关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尽快查清事实原委”。然而,此事的调查显然在一开始就该交给第三方监管机构,而不是任由商家和消费者各执一词。尤其是在时隔多日之后,很多调查恐怕都会失去一定的时效性,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理想的状况是,消费者怀疑食品内吃到异物,应当保留食品外包装、购物凭证、异物照片、视频等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协举报投诉”。但在正常的生活场景中,让人从喝牛奶时就开始取证,的确有些强人所难。所以,有不少人首先选择的是“在网上曝光”。虽然这种做法可以吸引眼球,更快得到商家的关注,但是不是有助于事实的澄清,显然值得商榷。

如果消费者曝光失实,损害了品牌的名誉权和商誉致使其遭受经济损失,或者传播范围太广、情节严重的,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比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商家因名誉受损导致的经济损失等。一个简单“质疑”带来的影响,可能远超当事人的想象。

当然,商家遇到此类事件,也应该是首先用调查和证据服人。总之,人们希望看到的既不是无止境的“口水战”,也不是没有真凭实据的种种“猜测”“臆想”。

网络时代的传播速度用一日千里都无法涵盖。希望第三方机构尽快介入,用严谨的调查结果追上“网速”,从而平息这场风波。这不是“小题大做”,食品安全问题本就大过天。产品出现了“异物”总是有原因的,总有一方要为此承担责任,不要指望靠“和稀泥”蒙混过关。到底怎么回事,唯有真相方能令人信服。

编辑:龙春晖    责编:康磊     审核:李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出伏立秋后反被热晕?网友辣评:... 三伏天这个大魔王终于要挥手告别了,是不是觉得身上的汗珠子都少蹦跶了几下?没错,末伏结束了!也就意味着...
江南新材IPO定价10.54元... 日前,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新材”)披露了发行公告,确定主板上市发行价10...
巫溪小伙迎娶高颜值斐济新娘,婚... 近日,以"巫溪文峰小伙迎娶斐济高颜值新娘"为内容的视频受到网友关注。8月27日,发布视频的婚礼化妆师...
可以一次性拔掉4颗智齿吗?医生... 医生,长痛不如短痛,我可以一次性拔除四颗智齿吗?"对于很多长了智齿的朋友来说,可能会时不时地冒出这个...
原创 清... 林烨,一个清华毕业的天才,却选择加入美国国籍,投身导弹研发,甚至把导弹对准了曾经的祖国中国。这个选择...
原创 马... 据报道,在2025年这个看似平常却又暗流涌动的年份,美国政坛与情报界掀起了层层波澜,而这一切,都与特...
im Token钱包:Coin... 这是一款广受欢迎的数字钱包,在全球超 200 个国家和地区收获了超两千万用户的信赖。它致力于为用户打...
女生在塞尔维亚旅游时,出租车司... 近日,一位女生在塞尔维亚旅游时打车,不料出租车司机得知女生是中国人后,全程表达对中国的赞美。
二孩夫妻又生四胞胎,孩子父亲:... 8月23日,已有二孩的产妇李女士在深圳成功诞下四胞胎,从原本温馨的四口之家,瞬间扩容为热闹非凡的八口...
西方企业被“打”疼了:中国不会...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英国《金融时报》26日报道,中国对关键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制正在冲击供应链,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