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说起参与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重庆段规划设计的过程,唐文左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巾帼不让须眉,年轻的贾春燕是个逻辑思维比较缜密的人,交流中时不时放光的眼神,藏不住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豪。
参与过不少重大电网建设项目的土建专家金波,给人的感觉比较沉稳,但这个时候,说话声音分贝还是在无意间提高了几度。
近日走访川渝特高压过程中见到的这一群人,均来自一个地方: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网重庆经研院)。
1000千伏特高压巴岳站。李涛 摄
助“特高压梦”启航
经济发展,规划先行。
“重庆背靠西南能源富集区,处于全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交叉地带,可就近联结西北电网、西南电网、华中电网、南方电网4大片区,是西部能源基地和中东部负荷中心的最佳‘中继站’,具备打造能源配置枢纽的独特区位条件。”说起特高压对重庆的重要性,该院规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左道,“重庆与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西部能源基地距离均在直流输电经济范围内,与贵州、陕西等邻省电力供需互补,打造能源配置枢纽,既能有力提升西部地区整体能源保障水平,也能加快补齐自身电力缺口,可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多年来,重庆人一直在追寻自己的‘特高压梦’。”唐文左说,到2018年,受相关各方委托,国网重庆经研院技术牵头,再次启动重庆中长期电力保障方案的研究,提前预判“十四五”缺电严峻形势,经过多方奔走,针对重庆的负荷特性提出了建设川渝特高压新增川电和实施疆电入渝的构想,开启了特高压入渝的攻坚之旅。
同年,国网重庆经研院在负荷预测、供需研究上精益求精,开展逐月电力电量平衡,充分论证工程必要性,做到拿数据说话。超前开展川渝特高压交流系统方案研究,多种运行方式校核,提出优化方案建议,研究成果纳入《重庆电力保障和发展2035行动方案》和西南电网目标电网规划。
到2019年,国网重庆经研院着手对重庆主网架进行科学梳理和重构,提出“双环两射”500千伏目标网架规划方案,确保交直流特高压与重庆主网架合理衔接,并统筹解决电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网架结构日趋复杂、短路电流超标、负荷密度大、电网安全运行风险加大等一揽子问题。
巧借东风,顺势而为。2020至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等政策相继出台,有力推动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和重庆新型电网的构建,国网重庆经研院借着这股难得的势头,与国网经研院、国网西南分部、国网四川经研院共同开展川渝特高压目标网架研究论证工作,进一步推动形成川渝“之”字形输电通道。同时结合特高压交直流布点优化升级重庆500千伏电网,构建“双环两射”500千伏主网架。
“真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唐文左道,2021年,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和疆电入渝工程被正式纳入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此后,国网重庆经研院规划团队更是开足马力,为川渝特高压工程全程提供技术支撑,深度参与到项目的系统方案论证、讨论、评审等具体工作。面对重庆“十四五”特高压交直流馈入新格局,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委托该院开展“特高压时代电网结构和运行机理研究”战略研究课题。
“特高压工程最大难点在于系统方案论证。”唐文左道,特高压落点重庆,电网“大水管”遇“小水盆”特征突显,电网结构、合理分区等重大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也是重构坚强可靠、结构清晰、适应性及扩展性强的主网架机遇期。规划团队迎难而上,在系统方案论证过程中,与国网经研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并肩作战,历经12次系统方案修改,完成报告字数超20万字,经过多轮次、众多专家审查,最终完成1000千伏特高压巴岳站系统方案论证工作,确保了川渝特高压工程进得来、落得下、走得好。
插上腾飞翅膀
川渝特高压重庆段工程全面启动后,作为“智囊团”的国网重庆经研院为了给项目保驾护航,在设计和技经工作中开启了“双轮驱动”。
不当旁观者,勇当参与人。在重庆1000千伏特高压巴岳站建设期间,该院设计中心主动出击,根据重庆电网特点和实际需求,对项目初步设计成品进行核对性检查,提出合理化意见25条,并选派技术骨干8人参加全过程技术监督,确保该站设计方案满足重庆电网专业管理和运行需求。
“我们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十分了解山城地貌的每一寸肌理。”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国网重庆经研院土建专家、重庆设计协会结构委员会委员金波披星戴月,从站址选择、地基处理,再到施工阶段,哪里需要,哪里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变电站加筋土挡土墙边坡支护施工中,由于遭遇特殊地质条件,按正常施工程序开挖时容易引起临时坡体滑坡。丰富的工作经验使金波敏锐地预判到,如不改变施工顺序,可能会出现工程性垮塌,他一方面指导施工单位提前策划加筋土地基换填和排水措施,另一方面又与设计单位同步开展施工过程滑坡稳定性核算,根据核算结果及时调整换填工艺,从根本上避免了因施工顺序对影响因素估计不足而出现的工程性滑坡现象。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2023年6月,专业技能过硬的该院技经主管贾春燕被派到重庆电力特高压处挂职,作为“5人小组”中唯一的女性,她牵头整个重庆市电力公司特高压工程技经管理工作。
工程投资与资金管理、全过程技经管理……工作期间,贾春燕整天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不喊苦、不言累,把女性的“绣花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协调房屋拆迁是工程开工建设中最为棘手的问题,牵一发动全身。贾春燕道,“为了和时间赛跑,院里协调财务加快资金落地,及时推进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重庆段200余户房屋拆迁工作。”
今年7月,贾春燕和同事们倾力付出,进一步梳理了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在特高压工程中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相关要求和工作重点,明确了参建各方的工作职责,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助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培训和检查,每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转账回单、具体时间等,每到节点,有逾千名农民工的信息要一一核实,面对密密麻麻的台账,贾春燕和同事们用“细心”换“真心”,整个工程未发生一起欠薪事件。
志存高远,勤勉笃行。国网重庆经研院的这群电力人,用他们的专业之心、专注之力,为重庆“特高压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上游新闻记者 陈英 通讯员 梁燕 何莎莎
编辑:滕飞飞 责编:程红 审核:文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