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就变大力士的外骨骼机器人、能干重活还不喊累的ALC条板安装机器人……12月3日-5日,第二届“中国建造·慧享未来”建筑机器人大赛暨第四届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体育中心举行。活动现场设置了川渝住建成就展、智能建造主题展、建筑机器人专题展等三大专题展览,全方位展示智能建造力量。
2024年12月4日,展会现场,工程巡检机器狗代替人工,可以去到各种复杂危险的环境进行巡检工作。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2024年12月4日,展会现场,环形焊接机器人让焊接更加精准可控。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一款顶加节自升降式塔机模型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传统塔机在安拆及加节顶升作业时,需通过大臂下方的套架把塔身断开,在断开处安装新的塔节,对塔司造成较大安全隐患。同时,遇到大风天气时,传统塔机大臂随风摆动,存在倒塌风险。
“而这款塔机采用先顶部加节再整体提升大臂的方式,加节过程中塔身不断开,消除了安全隐患,顶升效率提高40%。”展览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遭遇大风时,塔机的塔臂不用拆卸标准节即可实现快速自动化下降避风,在实际运用中经历了9月6日登陆海南的17级超级台风“摩羯”的检验。
2024年12月4日,展会现场,人体外骨骼可以帮助人类轻松搬运重物。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现场,一款可穿戴可协助搬运重物的建筑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同样吸引了不少人围观。“背上这个‘背包’,立马变身大力士,轻松抬起50斤的水袋。”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过去,建筑工人常遇到仰头抬手打螺栓、弯腰搬重物等情况。但如今借助腰部外骨骼机器人,可为工人提供30公斤搬抬助力,轻松搬运重物。该设备可提高效率30%,有效减轻了长时间、高强度作业带来的疲劳与损伤风险。
记者了解到,除了应用于建筑施工外,外骨骼机器人已逐步运用于医疗、航空、汽车等工业场景。
2024年12月4日,展会现场,成渝中线铁路盾构机模型展示。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2024年12月4日,展会现场,嘉宾正在参观第四代住宅模型。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此外,搭积木式造房子的MiC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可自主调节的“变色龙”热致调光玻璃、能干重活还不喊累的ALC条板机器人(安装、搬运)等技术也在本届川渝住博会上亮相。
2024年12月4日,展会现场,高空焊接机器人代替高空作业人员,让建造更加安全可靠,降低安全风险。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2024年12月4日,展会现场,路面无人摊铺碾压机可以一人操控多台设备进行路面铺筑施工。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2024年12月4日,展会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展示远程挖掘机操控。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原标题:第四届川渝住博会|你的“工友”很聪明!来看川渝住博会上的智能建造力量编辑:王光建 责编:孔令强 审核: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