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古廊桥双门桥参加非遗端午走桥民俗活动(2024年6月11日摄)。
12月5日,正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在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拍摄的鸾峰桥(2019年10月1日摄)。
这是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拍摄的古廊桥如龙桥(2022年8月18日摄)。
这是在福建省屏南县棠口镇拍摄的千乘桥(2022年2月21日摄)。
在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工匠在修复万安桥时架设廊屋梁柱(2023年11月2日摄)。
在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工匠们在修复万安桥时吊装瓦片,铺设廊屋屋顶(2023年11月29日摄)。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中国古羌城,当地羌族群众载歌载舞庆祝羌年(2024年11月1日摄)。
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新生广场,羌族学生跳沙朗舞欢庆羌历新年(2020年11月14日摄)。
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禹王广场,当地群众舞龙欢庆羌历新年(2020年11月14日摄)。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毛纳村展示织锦技艺(2024年5月22日摄)。
黎族老人在位于海南保亭的槟榔谷文化旅游区展示黎族织锦技艺(2024年11月4日摄)。
黎族老人在位于海南保亭的槟榔谷文化旅游区展示黎族织锦过程中的绕线工艺(2024年11月4日摄)。
在2023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项目精品展上,手工艺人在编织黎锦(2023年4月30日摄)。
黎族织娘在位于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的家中展示含有黎锦元素的吊坠(2023年6月7日摄)。
新华社发
编辑:任琦 责编:冉文 审核: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