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基层减负情况时的一番话,直击现实痛点,彰显务实态度,为许多基层干部津津乐道。
对于绝大多数基层干部来说,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无用功”占得多了,分给“有用事”的自然就少了,到头来,损害的是群众利益,贻误的是地区发展。
这一道理不难理解,但一落到现实当中,就会发现不干“无用功”、多干“有用事”并不是那么简单,必须辅以相应的改革举措与制度保障,才能真正实现。
在浙江绍兴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工作人员(左)在为民服务中心为村民办理事务。/新华社
01
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毛细血管”,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千头万绪,忙得焦头烂额,这是许多基层干部的常态。
事实上,基层干部不怕辛苦,怕的是“不知所谓”的辛苦;不怕折腾,怕的是“毫无意义”的折腾。现实中,都有哪些困扰大家的“无用功”呢?
重复填报。就基层工作来说,开会、迎检、填表等工作都属上级部门了解情况、提出建议的必要形式,基层干部做好配合责无旁贷。但凡事过犹不及,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各部门间不通气,同一件事的表格你要我也要、你催我也催,差不多的检查一轮又一轮。于基层而言,都不敢马虎,但有不少是重复折腾。
材料内卷。写材料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常规手段,上面调研主要看材料,下面汇报主要靠材料,一来二去,材料成了主角。既然材料取胜,上上下下的精力自然向此倾斜,一个必然结果就是文字内卷,动辄追求合辙押韵、对仗工整、用词华丽,三五百字就能说清楚的事,也要“注水”到两三千字。
无谓创新。媒介方式持续变革,虽便利了基层工作,但也增添了不少烦恼。如果说过去忙的还是文字表格,那么现在讲求的则是图文并茂,最好还有视频;过去主要用“台账”促落实,现在则看重晒图片、晒定位,以及各种工作群的回复、打卡。这里头,显然存在不少非必要的创新,耗费着基层干部的精力。
02
透过种种现象可以看出,所谓“无用功”,本质上就是形式主义。
这其实是个老问题。多年来,各地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纠“四风”、改作风、树新风,形式主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治理。
但之所以仍存在跑冒滴漏,主要是因为形式主义具有天然的伪装。一方面,开展任何工作都依赖一定的形式,所以很多“无用功”乍看起来是“有用事”。但形式和内容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旦超过了必要限度,形式大于内容,就变成了形式主义。这中间的界限很难一眼看出,唯有置身其中的人才最有感触。
另一方面,形式主义总是顶着“政治正确”的帽子,动辄搬出“上级要求”“组织规定”。这往往让心有不满者有所畏惧,只好硬着头皮配合了事,甚至出现面上点赞、背地嘲讽的情况。
相比之下,什么是“有用事”?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天职。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满足民之所需。这个意义上,所谓“有用事”,就是能够改善群众生活、保障群众利益的事。
基层干部没有三头六臂,倘若在“无用功”中打转转,就必然挤压做“有用事”的时间。为基层减负,首先要将基层干部从“无用功”中解放出来。
这显然无法依靠基层自己,而要“对上用药”。数据材料能不能各部门之间共享?大会小会能不能合并起来高效开展?上级部门少些想当然、拍脑门,多考虑基层工作的实际,就能减少许多基层的重复劳动。
从长远来看,消解“无用功”,打住“形式主义”,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是关键。少看面上的花活,多看实际的工作,纵然数据、材料不亮眼,但只要群众有了获得感,就应该得到好评。也只有树立起“老百姓说了算”的导向,才能更好激发崇尚实绩、鼓励实干的干事精神。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工作人员在金桥镇服务中心工作。/新华社
03
引导基层干部多干“有用事”,不仅需要以减负换时间精力,更呼唤以赋能换作为空间。
今天,各大城市“面子”上的问题都基本解决了,治理的薄弱之处多在“里子”之中。俯下身子、关注基层,是治理的主基调。基层干部的责任很大,但手中的权力却很小,新形势下很容易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尴尬。难点在基层,重点在一线,治理资源下沉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怎么为基层干部赋能?从一些先进经验来看,有的地方动真碰硬、“减上补下”,核减区直部门的行政编制,转而补充到街道单位。同时,赋予基层单位“召集权”,一旦发现问题,可以随时“吹哨”,调配上级职能部门现场“会诊”,解决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这一弊病。
如此一来,基层干部的权益有了充分保障,干起工作也不再束手束脚,自然就更有劲头做好为民服务的“有用事”。
尽管各地实际不一样,但其中的破题思路应当是共通的。城市治理走向精细化,基层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减负与赋能,双管齐下;权责与权能,更加匹配,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当前,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唯实精神和实干作风的时候。希望更多地方因地制宜、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让基层干部少做“无用功”,多干“有用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历史的昭示,也是现实的呼唤。当千千万万基层干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一件件实事中,一定会收获更强的事业获得感、更高的群众满意度。
原标题:少做无用功,多干有用事,难在哪?
编辑:饶治美 责编:廖异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