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改善全过程的就医感受,11月20日至12月4日,潼南区人民医院创新开展“患”位思考沉浸式体验活动。活动分为门诊就医、外伤住院、转科手术、诊疗及住院、夜间急诊5个小组进行。活动中,医务人员脱下白大褂,以普通患者身份前往医院“寻医问诊”。
沉浸式体验
在门诊就医环节,体验者先后体验分诊、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取药等就医环节,对医院就医服务、标识指引、候诊环境、志愿服务等便民措施进行沉浸式体验,亲身感受患者就诊时的焦急心理和需求,发现诊疗服务中有待改进的环节和问题,达到真换位、真体验的效果,切实体会患者所想、患者所急。
在入院住院环节,医护人员更是深刻感受到患者在病房中的点点滴滴。躺在病床上,他们体会到病床的舒适度、病房的温度与噪声等因素对患者康复的重要影响。
当亲身体验模拟患者术后环节,体验到那种身体虚弱与行动不便,他们才算是真正领悟到患者在日常生活起居中遭遇的种种艰难。哪怕只是进食、洗漱、翻身这类平常看似轻而易举的简单动作,在术后患者那里,也有可能变成几乎无法顺利完成的艰巨任务。
“患”位思考沉浸式体验活动座谈
12月4日,医院召开“患”位思考沉浸式体验活动座谈会,党委书记米照奎,党委副书记、院长黄茂,全体院领导班子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还邀请了潼南区卫生健康委公卫科科长李明辉,豆芽湾社区副书记谢飞,太安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李兵,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城志等各界代表参加。
座谈会上,米照奎表示,通过此次“患”位思考体验活动,看到了医院在服务流程、沟通机制、人文关怀等多方面存在的不足,也看到了平常在工作中看不到的问题。
“我们要升级服务理念,把最好的体验留给患者,不当旁观者、躺平者,将患者的需求置顶,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医疗细节。各科室要深度协作,以患者就医动线为脉络,全面梳理优化流程,去除冗余环节,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信息传递效率,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少些奔波、少些等待、少些困惑。”米照奎提出,此次“患”位思考体验活动只是开始,后续要持续跟踪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要把患者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以患者的口碑铸就医院的品牌。向着打造一所充满人性温度、具备顶尖医疗水平、引领行业发展的综合医院而奋勇前行。
黄茂表示,通过体验“患”位思考项目,察觉到医院在服务细节上存在的诸多可优化之处。例如,部分标识不清晰,导致患者在寻找科室时浪费时间;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方面,还需要给予更多情感上的支持与安慰等。他提出,接下来,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梳理、举一反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逐一落实到位。同时,医院将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举措,解决患者就医流程难点和堵点,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潼南区卫生健康委公卫科科长李明辉,豆芽湾社区副书记谢飞,太安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李兵,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城志逐一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表示这次“患”位思考活动非常有意义,希望医院能够根据体验反馈,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细节,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会上,参与活动的5个小组组长分别汇报体验感受,针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门诊就医体验组组长罗建成:躺在病床上,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患者对医疗信息的渴望与担忧。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要详细地告知患者病情与治疗方案,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让他们真正理解。
转科手术体验组成员叶兵:参与这次“患”位思考体验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且极具启发性的经历。作为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虽自认为已经尽力去理解患者,但此次活动真正让我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才发觉从前的理解仍有诸多不足。
诊疗及出院体验组组长何逢清:身处患者角色让我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应当在医疗过程中更多地倾听患者的声音,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
夜间急诊体验组组长杨丽:当我们以患者的身份夜间进入医院就诊时,更依赖于标识标牌的指引和医务人员的沟通,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环境、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外伤住院体验组组长刘露:通过这次体验活动,我收获了一份对患者更为深切的共情与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耐心的态度、更精准的沟通去对待每一位患者。(资讯)
原标题:“患”位思考!将患者需求置顶
编辑:牟小容 责编:王峻 审核:王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