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人了!”
“大人,听闻某村发生了人命案。一儿媳杀死婆婆,但村里无人来报案。”皂吏慌忙来报。
县令放下手中书札,心中称奇。
县令心想,“我刚到此县上任,竟发生如此怪事,不能不管!”当即下令,“捕快、仵作先行封锁现场调查。”
很快,现场被封锁,围观群众都在窃窃私语。
县令也赶到现场询问了解情况。
案情很简单,就是儿媳袁氏杀死了婆婆。
但杀人者却十分狂妄,拒不承认,声称自己没杀人。围观群众齐刷刷地看向县令。
县令心想,“光天化日之下杀人难道周围邻里都无觉察吗?”遂下令将周围邻里和村正全部押到县衙。县令升堂厉声询问,大家都言语躲闪,闪烁其词。县令认为大家有内情。
于是,县令一一单独讯问,再经查证,才清晰地发现,原来杀人者是县尉的岳母。她倚仗权势,经常殴打乡邻,横行乡里,胡作非为,是当地有名的悍妇。村民们都很惧怕她,敢怒不敢言。
县令犹豫不决,回想起了元和十年间(815年),淮西藩镇军阀吴元济“纵兵侵掠”,成德藩镇军阀王承宗纵兵肆掠,年少时全家被迫南迁避祸。
再想到自己自幼苦读诗书劳心,以致体弱多病,但不满二十岁便参加进士考试,虽屡试屡败,但不曾放弃,直到大和六年(832年),四十一岁的年纪才好不容易考中进士。大和九年(835年),长安天降“祥瑞”,结果一千多颗人头落地,发生“甘露之变”,幸好自己不在长安,正在杜牧堂兄杜悰幕下,但宦官却杀死了自己座师贾餗。
再想到科举落第失意时,自己曾游历江南,曾站在金陵城感叹历朝建都金陵的兴亡交替和金陵城的繁华易逝,感慨万千,挥笔写下《金陵怀古》,以期权贵赏识的努力。开成二年至三年(837-838年),几经辗转才当上这涂县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再想到祖辈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他的才华,他的胆识,能处处为百姓着想使百姓安居乐业,县令不希望大唐堕入历朝兴亡的循环周期,他想像祖辈那样为大唐朝廷和百姓做些事。最终,他决定秉公执法,下令拘捕悍妇,依律判处悍妇袁氏死罪。这个县令就是晚唐大诗人许浑,当地百姓称他为“许青天”。
当然,悍妇的女婿县尉并不会就此作罢。县尉动用关系试图报复,案件直接捅到朝廷,要求许浑解释,以上压下迫使他就范。但许浑依据《唐律》,据理说明案件审判情况,毫不退缩妥协。上司无奈,采用和稀泥的手法将许浑改任太平县令。
许浑越来越觉得自己生活的官舍就是一个鸟笼,在《移摄太守寄汝洛旧游》写道:
百年身世似飘蓬,泽国移家叠嶂中。
万里绿波鱼恋钓,九重青汉鹤愁笼。
年过半百的他,想换个环境躺平一会儿。
大中二年(848年)左右,五十七岁的许浑来到洛阳遇见了“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李珏、崔洪,在会昌六年(846年)前后,许浑在岭南东道节度使做幕僚时,就曾赠诗酬唱,互相颇有好感。如今他们在洛阳又聚到了一起,他们听歌观舞,饮酒赋诗,畅快一时。可能是李珏、崔洪的推荐,不出一年,许浑便到长安出任了监察御史。
虽然许浑做了监察御使,但他又纠结了起来。他想到自己在朝无为“虚戴铁冠无一事”,又想躺平归隐“沧江归去老渔舟”。意外暂时中止了他的纠结,“抱病不任朝谒”,躺平一会儿,他告病东归做了家乡润州的司马闲职。
宵衣应待绝更筹,环佩锵锵月下楼。
井转辘轳千树晓,锁开阊阖万山秋。
龙旗尽列趋金殿,雉扇才分见玉旒。
虚戴铁冠无一事,沧江归去老渔舟。
即使许浑疾病缠身,任了闲职,他这个儒流依然关心政治,躺不平。正如《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儒流当自勉,妻族更谁亲。照瞩三光政,生成四气仁。磻溪有心者,垂白肯湮沦。”
大中八九年(854-855年),六十多岁的许浑先后出任睦州、郢州刺史。在郢州刺史任上,一年秋天汉水泛滥成灾淹了庄稼,他写下《汉水伤稼》,认为是水利工程失修,水灾实为人祸。
西北楼开四望通,残霞成绮月悬弓。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
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廒空。
才微分薄忧何益,却欲回心学钓翁。
但他只留下了对受灾百姓的同情,面对天灾人祸他也无能为力。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走了下坡路,元和中兴是短暂的,藩镇互相侵略混战是长期的,宦官首鼠两端弄权也是长期的,大唐不再兴盛,正在日薄西山,衰颓的景象越来越显眼,这是难以改变的,许浑似乎还在试图努力改变,却好像又在无能为力地躺平。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好像一直生活在《谢亭送别》的惆怅中,在漫天风雨中,他好像和大唐搀扶着一起走下了西楼,令人泪目。他确实是“慷慨悲歌之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曾问他为什么诗里总要写“水”“雨”这些诗句,他却笑着说:“我姓许,名浑。浑者,水中之军也,如果无水,怎可称水军呢?”
正如“许浑千首湿(诗),杜甫一生愁”,许浑轻松的回答,掩盖不了诗句里的忧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