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
——读刘智强散文《人民给予艺术的滋养》(文学评论)
青年艺术家刘智强既师从著名巴蜀笑星涂太忠,在曲艺方面有较高造诣,又在诗词、散文、小说、文艺评论诸多方面均有建树,可谓多才多艺,是一个多艺术门类跨界融合发展且小有成就的青年艺术家。
同时,刘智强又是一个善于思考,对生活充满激情,脚踏实地,扎根人民,充满着积极进取精神,用主旋律作品感染人的“正能量”艺术家。
我长刘智强二十多岁,虽然年龄差距较大,但不妨碍我对他艺术情怀的理解。他对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令我感动。
最近,读了他以去年参加重庆市第八届曲艺创作高级研修班的经历为题材,结合自己的艺术生涯写出的一篇情感丰沛的散文,感觉他是一个思想深邃、有鲜明艺术个性的艺术家,从而对他的敬意更近了一步。
这篇名为《人民给予艺术的滋养》的文章,笔起去年春天,正是“人间最美四月天”的时候。他聆听着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看着绿柳吐烟、陌上花艳的景致,来到重庆万州参加重庆市第八届曲艺创作高级研修班。通过培训,他对曲艺这门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深刻体会到曲艺的独特艺术魅力。
这篇散文真实记录了作者在培训期间与大师结缘的情景,真实客观,主题明确,详略得当,细腻生动。值得赞扬的是文章精准捕捉感人瞬间,彰显了作者的敏锐眼光。比如对创作过《三峡好人》等多部曲艺精品大剧的陈志先生,著作等身的曲艺作家袁永恒先生,相声泰斗、著名艺术家姜昆先生等的描写,都有传神之笔。文章还重点阐释了大师们的品行修为,大师既给学员们讲授小品、相声、谐剧等的创作方法和表演技巧,又用德艺双馨的品德品行来教育感染学员。尤其是姜昆先生《你离人民有多近,人民就对你有多亲》的演讲,以及姜昆在母亲病重、逝世期间,奔波于南水北调工程等地慰问及春晚演出场地,无暇尽孝照顾母亲,只好把对母亲的深切思念默默留在心底。这部分的详细叙述,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
姜昆先生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着学员们,也猛烈撞击着作者的心灵,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为人民抒怀的艺术家。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师对话,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从艺之路。早在中学时期就对艺术充满向往,以稚嫩的童心创作出《打电子游戏》的小品。后来尽管受到挫折,但并没有泯灭他对艺术的追求。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中,作者的思想得到锤炼,多彩的军旅生涯给了他无尽的创作源泉,让他创作的反映军营生活的小品很接地气,《过年》生动塑造了军人履行职责、无私奉献的形象,受到好评。
作者通过自己的文章,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展示了一个文艺青年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显得催人奋进。作者从部队复员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执着地进行艺术创作。面对诸多困难和纷扰初心不改,矢志献身艺术追求。为了提高艺术表演水平,历经曲折拜巴蜀笑星涂太忠为师,艺术水准进一步提高,创作出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烧烤风波》《关不关》等小品、谐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最终成就一番艺术成果。
作者还用深情的笔触写道“人民是艺术的不竭源泉”,这是他心灵深处的感悟!
当然,这篇散文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果语言再凝练一点,或许会让文章主题更加突出。总之,瑕不掩瑜。这篇记录为人民抒怀无怨无悔、不懈追求更高艺术境界的文章,必然会受到读者们的赞扬和好评。
作者简介:陈斌,笔名轩烨,重庆市荣昌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