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具有熟悉基层情况、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江津区广兴镇人大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打造“五小”工作法,以“做活治理、优化服务”为目标,着力在抓实代表履职、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求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关于“代表发挥作用要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要求,有效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开办“小讲堂”
人大代表讲政策面对面
人大代表“小讲堂”是江津区广兴镇依托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作为“加油站”的阵地作用,聚焦“小而准”“专而精”特点设计的课堂,通过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引发思维碰撞,共谋基层治理良策,营造“勤学习、善思考”的良好氛围,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是广兴镇致力于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锻造高素质人大代表队伍的一次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围绕讲好惠民政策,传递人大声音,并创新开展月度政策“小讲堂”活动,将上级惠民等政策通过乡土语言转变成群众听得懂的“土话”,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自开展“小讲堂”活动以来,广兴镇人大已举办讲座41场,覆盖群众达2300余人次,活动地点也从代表中心联络站开到广兴各乡校,在经济领域方面,着力开展“人大代表谈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产业政策”专题讲座,助推广兴镇民营经济发展;在社会民生领域方面,人大代表积极组织举办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解读专题讲座,帮助群众理解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典型特征;在文化领域方面,人大代表细致讲解关于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政策,促进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人大代表送技术”枳壳种植知识主题讲座、“履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系列专题“小讲堂”等已在广兴各村(社区)全面铺开。
用好“小黑板”
人大代表解诉求实打实
建立“群众说事、人大代表解题”长效机制,在各村设置“民意直通车”小黑板,群众可通过留言的方式列出诉求清单及联系电话,本着“定时、定人、定责”原则,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每项民意诉求工作按照完成的重要性和紧要程度用不同颜色粉笔进行标注,并标明具体负责的人大代表,明确完成时限,每完成一项内容即可擦除销号,部分完成的将工作进展情况在小黑板上注明,方便及时提醒跟进,直至完成以后擦除。同时,在小黑板公开展示人大代表接待计划、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中代表及群众意见建议的办理进度等,方便群众随时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责任感。
截至目前,广兴镇通过“小黑板”收集社情民意78条,新建农村入户道路、扶持壮大彭桥村泡大哥泡菜企业、整治彭桥村后沟河沟、消除马蜂窝安全隐患、新增安装太阳能路灯等6件民生实事被一一解决。一块小黑板成为人大代表了解民意的“联络平台”,充分做到听民声、汇民智、察民情、解民意。
响彻“小喇叭”
人大代表递关切点对点
首先是政策喇叭定时响。广兴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网格”管理“线上+线下”优势。人大代表通过镇级“最新时事一点通”广播平台,每天上午、下午两次准时播放,每次半小时,将群众时时关心的党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道德模范故事及便民信息传递群众家中。用政策喇叭让广大干部群众在看到、收到政策理论方针的同时听到党的声音,进一步提升干群互动性、联动性。
其次是应急喇叭及时响。聚焦夏季防火防汛的关键期,由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与各村(社区)“点对点”衔接,通过手持应急喇叭、流动应急喇叭等广泛宣传防火防汛知识,提醒广大群众牢记安全常识,做好防范措施,动员全镇群众共同防火防汛。在接到上级应急指示后,第一时间宣传洪水预警、森林防火预警、疏散指示和避难地点等重要信息。本次防火防汛关键期,广兴镇人大利用应急喇叭入户宣传191次,确保宣传全覆盖、无死角,筑牢全民防火防汛意识“安全网”。
最后是民意喇叭随时响。人大代表对应群众关心的防范养老诈骗及电信诈骗、防火防灾等问题,在网格员的组织、各楼道长积极配合下,倾听社情民意、代办居民事项、服务特殊人群、组织文体活动,充分利用镇内两台“民意村道响”车载小喇叭,把有关民意事项处理进度、科普知识、会议通知等精准传达到各村街道,引导居民“走出来、融进去”,主动参与“小微权力”清单管理和流程再造。
搭建“小圆桌”
人大代表抒积郁心连心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搭建村社抒郁协商平台—“小圆桌”驿站。广兴镇将人大代表和威望较高、为人坦诚、秉公无私的退休干部、乡贤作为“小圆桌”的议事小组成员,每张“小圆桌”配备1名法律顾问。按照“提、议、解”工作机制,在“提”上,实行议事代表包户制度,每月入户收集群众意见难题至少1次,每年提交意见建议至少6条,村社通过微信网格群、信访、走访、电访等线上线下广泛进行收集,形成“小圆桌”意见难题库;在“议”上,规定最主要的议事主体是直接利益相关方,双方谈谈心中“难过的坎”“难解的题”,每月至少谈议一次,有重大事项随时议;在“解”上,根据议事问题清单,不管是群众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老年助餐场所、村居食品安全、农村困难群体法律援助等方面“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还是新建农村生产便道、加宽改造农村公路、全力推进农村老旧饮水管网改造等方面“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均由人大代表进行现场分析交流,同时各相应职能部门通过案例展示、实操分析等对应解答,使议事双方把话说开,把心结解开,让每一位来“圆桌”解决问题的村民,离开时都能真正的舒心。
自“小圆桌”搭建以来,广兴镇接待议事群众1000余人次,解决群众诉求8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38起。
打造“小屏幕”
人大代表晒实情键对键
广兴镇人大通过细致走访调研,围绕群众便捷化办事、高效化监督的实际需求,提出推进村社基层治理可视化、智能化建设,通过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紧抓落实,用“小屏幕”反映“新治理”。设置智能交互屏,链接村社数据库,创新打造“广兴小院”APP。
“广兴小院”是结合基层乡村治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村社群众使用感受所开设的智能数字运用。打开“广兴小院”首页,可以清晰地看到“就业招工”“基层政务”“村社服务”“法律咨询”“帮扶计划”等8个方面专栏模块。在“就业招工”专栏,通过联系各企业负责人,发布岗位分类,招工信息;在“村社服务”专栏,发布村社动态、村社通知、村社活动、信息公开等;在“基层政务”专栏,发布优惠政策、办事指南······村民可以通过点击屏幕直接查找自己想了解的信息。同时群众可对没有落实、或落实质量不高的,可在APP“实时监督”板块,根据相关提示,即时发出网上督办单,限期整改到位。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实现全镇事件一网统管,使群众深切感受到贴心、细心的“一站式”服务。
广兴镇人大通过“五小”工作法的措施举措,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治理机制,畅通了为民服务的渠道,确保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更好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工作的实效性,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障。下一步,广兴镇人大将坚持好、完善好、运用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运用好“五小”工作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根植于人民的天然优势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与人民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动广兴镇人大高效履职实践,用实干实绩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在广兴大地开花结果、熠熠生光。
编辑:岑欣颖 责编:郑亚岚 审核:宋岩
上一篇:颜值刷新 幸福升级!渝中彭家花园片区以“新”焕“心” 閲嶅簡娓濅腑澶у潽褰鑺卞洯鐗囧尯瑙勫垝 娓濅腑褰鑺卞洯
下一篇:盘活闲置宅基地8270平方米 成都温江岷江村的乡村经济给农民带来好钱景 成都温江蜀农闲置农房流转咨询 盘活农村闲置农房鱼塘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