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优质粮油生产基地。(达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来自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2024年,达州粮食播种面积达852.3万亩,单产达387.1公斤/亩,同比提升5.52公斤/亩,居全省第三;粮食产量达330万吨。
这些成绩,2025年的达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有体现:过去一年,达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6%,农业大市金字招牌持续擦亮,粮食总产夺得全省“十二连冠”。
达州地处川东北丘陵山区,作为全省粮食特别是优质稻的重要生产区,是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承载地。下一步,达州如何持续发力?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正在参加达州市两会的部分代表和委员。
圆桌嘉宾
缪 凯 达州市政协委员、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黄 涛 达州市政协委员、四川文理学院党委书记
邓辉洪 达州市政协委员、开江县林业科研所副所长
霍良珍 达州市政协委员、达州水文中心工程师
李夏冬 达州市人大代表,渠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
努力与成效
良种良法得到推广,底部支撑强劲有力
在达州,常年有1800名农业技术人员带领“土专家”“田秀才”,在田间地头当好“田保姆”“粮小二”,集成推广应用良种、良机、良法。2024年,达州通过“天府粮仓·百县千片”行动,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提升粮食单产,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这些成效,体现在“底部”支撑上。例如,渠县水稻千亩高产片平均单产达790.2公斤,较上年全县水稻平均亩产增加288.7公斤,增幅57.57%;玉米千亩高产片平均单产达729.1公斤,较上年全县玉米平均亩产增加296.6公斤,增幅68.58%。再如,宣汉县天生镇“天府粮仓·百县千片”油菜千亩示范片亩产达到225.38公斤,创宣汉历史新高。
宣汉粮油园区。(达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成效还不止于此。2025年的达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除了粮食总产夺得全省“十二连冠”,达州市还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取得多项成绩:大竹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立项,开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绩效评估,新建渠县新市、通川磐石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成功举办全省建设天府“森林四库”现场会等。
“坚持以粮食生产为重点,持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绘就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画卷。”在2025年达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画出这样一幅美好蓝图。
挑战与机遇
丘陵山区耕地条件较差,政策扶持凸显综合优势
达州地处大巴山腹地,耕地八成以上都是坡地,而人均耕地只有1.2亩、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达州市政协委员霍良珍调研发现,当前,达州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存在规划设计不合理、建设质量难保证、管护机制难健全、使用效能还较低等问题,为达州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关键举措。”霍良珍举例说,截至2024年底,达州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4.46亿元,新建成高标准农田214.03万亩,为夺取全省粮食总产“十二连冠”奠定了坚实基础。
达州市人大代表李夏冬则注意到,达州目前也迎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例如,省委、省政府《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便提出,要按照一带、五区、三十集群、千个园区布局,整体推进天府粮仓建设。达州地处“五区”中的川东北天府粮仓核心区,使得当地的区位发展优势、粮食生产优势、农业科技支撑等综合优势凸显,发展潜力巨大。
基于此,李夏冬建议以渠县为核心,打造川东北“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并呼吁达州市政府支持渠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抓手与建议
坚持“科技兴农”战略,深入挖掘高标准农田潜力
“科技创新,是达州巩固全省第一产粮大市地位的必由之路。”邓辉洪调研发现,目前,达州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55%。为此,他建议达州聚焦新品种、新农机、新能源等资源要素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等领域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抢占未来农业高地;着力品种培育、装备制造、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健全现代农业体系。
达州市达川区“南大万”现代粮油示范园区。李彦 摄
缪凯介绍,近年来,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选育“达薯系列”“达糯18”等优质品种,推动良种覆盖率显著提升,单产逐年提升。缪凯表示,2025年,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将聚焦“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目标,加快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推动“三链同构”发展模式,延伸加工链、提升价值链,助力“达州贡米”等品牌走向更大市场。
黄涛调研发现,川东北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受地形地貌限制,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粮食生产效率与质量。为此,他建议研发及应用针对性的无人机装备系统,突破地形制约农业生产的瓶颈,提升农业生产效能。“建议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促成四川文理学院等当地高校、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与无人机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研发中心与产业联盟,联合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建好高标准农田,是促进“科技兴农”战略落地的重要保障。
“要坚持‘因地施策’,在耕作条件上实现更高水平;坚持‘众人拾柴’,在管护体系上实现更高水平;坚持‘良田粮用’,在利用效能上实现更高水平。”达州市政协委员霍良珍认为,高标准农田的规划建设,要与当地产业发展定位、产业调整需求、外围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做好有机衔接。同时,可开展土地管护模式创新,探索委托管护、专职管护、流转管护等多种管护模式,提升管护效率与质量。
原标题: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地处丘陵山区的达州如何持续发力?
编辑:张沛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