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新征程丨黄茵:追梦地活着,才会有诗意和远方 文学新征程丨黄茵:追梦地活着,才会有诗意和远方
创始人
2025-07-17 06:01:18
0

黄茵,重庆万州人,供职于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重庆市级语文骨干教师,重庆市首届青年作家班学员,重庆文学院第四届创作员,重庆第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万州新体诗歌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散文作品集两部《沉默的睡莲》《素雪轻入梦》。

黄茵:追梦地活着,才会有诗意和远方

(本期访谈主持人:陈泰湧)

上游文化:前段时间,上游文化频道连载了你的散文集《素雪轻入梦》中的部分作品,有着较好的反响。我们就从你的散文集聊起吧。

黄茵:这是我的第二本散文集。2008年的时候,我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名叫《沉默的睡莲》,这本书还荣获了重庆市第三届巴蜀青年文学奖。

上游文化:哦?那我们就先聊聊这本《沉默的睡莲》吧。

黄茵:这本散文集主要是写河流山川,写街头路人,写亲情家庭,甚至还写都市保姆。当时有评论认为这些都是“小题材,大境界”的美文,每一篇都写得深情大气,又极得中国传统散文的精髓。

说实话,十五年前的我才刚刚参加工作,是一个不谙世事、初出茅庐的小作者。回想起2009年的5月,我收到获奖消息的那一刻,心情无比忐忑和激动!这是我的第一部散文集,竟得到了专家们的垂爱,于我来说既是惊喜亦是感动。我非常感谢重庆文学院,感谢评委老师们对我第一本散文集的欣赏和肯定。

那时候还没有高铁,我是提前一天到的酒店,在房间里兴奋得一夜未眠,盼着第二天的颁奖典礼。第二天到了重庆文学院,我又有些胆怯,这些老的、新的,男的、女的,写小说的、写诗歌的、写散文的,还有写报告文学和文学评论的作家们,有我认识的,也有我不认识的,但他们的名字我都有所耳闻,这些名字在我读过的报刊和书籍中见到过。但我和我的名字对于他们而言却是陌生的。不过从此以后,我们不再陌生。

上游文化:既然有评论家认为你的散文具有“中国传统散文的精髓”,那么你是怎么来理解这个“中国传统散文”的呢?

黄茵:那就谈谈我个人对中国传统散文的一些认识吧。

散文这种文学体裁,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中。因为它比诗歌、小说在文体形式上更显自由随意,写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写法也更灵活多变。还因为它的题材很广泛,山川河流、花鸟虫鱼等,什么都可以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跳跃和转换。加之它的语言富有音乐感,极具文采,具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自然流畅的特点。所以,散文文体比诗歌、小说更易让老老少少的读者阅读,字里行间可表达出个人内心的深邃意境和丰富情感,也受到很多写作者的喜爱。

我对于“传统”二字的理解,应该是对散文文体区别于诗歌、小说在特点上的传承。我认为散文作品里的传统、文艺和古典气息,是当代青少年写作者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上游文化:也有读者质疑传统的文学作品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并不受大众欢迎,你是怎么看待的?

黄茵:我不认同“不受欢迎”这个结论。

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作品本身就已构建出了一座巨大的宝库,就看我们能不能在里面发现宝贝,能拿到什么宝贝。看看现在还有那么多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学者,看看最近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就知道,传统的文学作品,不管是散文,还是诗歌、小说,无一不是受着“传统”的滋养。

“传统”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且还是受到大众的认可的,也必然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和时间的沉淀。

上游文化:从第一本散文集到第二本散文集的出版,中间相隔了十多年,与第一本相比,你的这一部散文新著《素雪轻入梦》增添了什么不同的艺术亮色?能否谈谈这本书的相关情况呢?

黄茵:在这十多年里,作为一个业余作者,写作确实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第一本散文集是在结婚前完成的,那时候时间相对比较多,回忆的大多是童年、少年的甜美生活;也抒写年轻人的生活、情思,对纯洁、坚贞爱情的追寻;还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把简朴生活中的美好用笔记录下来,都是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感悟。第二本散文集的写作是在结婚后的十多年间,工作繁忙,家事琐碎,用于创作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只能断断续续地写。

好的作品不在于量多,而在于质。与其浮躁地无病呻吟,不如静下心慢慢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沉淀心性,酝酿创作出更有分量的作品。它就像一块璞玉,需要细细揣摩、慢慢雕琢,并不断地添补和修正,这样精雕细琢的作品才能趋于完美。《素雪轻入梦》这本散文集,我用了这样一个唯美、充满浪漫气息的书名,是想为我书中那些生活在社会的基层,为生活奔波,为生命挣扎的小人物,送去一丝心灵的慰藉。

这本书仍然有一部分作品是对童年乡村生活的回忆,有淡淡的甜美,浓浓的乡愁,融入了一些小女孩的调皮捉弄,以及一些天真浪漫的向往,如《下雪的村庄》《映水楼的童年》《黄米酒微醉的故乡》《露天电影》《听时光飞舞》《梦开始的地方》《寻找童年的灯盏》《古镇随想》等。另外一部分作品写的是一些人物的命运和抗争,用人物的曲折、悲剧性的命运和他们人性上的亮点、善良的心性等来反映弱势群体的生活境况,思考如何改变他们的命运,如《消失的红舞鞋》《遥远的村小》《石榴樱桃橘子》《流浪人在远方》《乡村碎片》等。我的散文创作题材在不断扩大。

文学评论家张永权老师说:“这部作品文风清新、甜美、纯净、细腻,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写出了生活内容的厚重感、乡情书写的丰富感、乡土气息的浓郁感、人物形象的个性感、时代变迁的真实感。写出了深情的人文关怀,感人的力量直逼读者的灵魂,表现了一名作家善良、向上、向美的心性,书写着一名心系人民群众命运的作家良知。”

他认为我的这一本散文集与第一本散文集相比,思想和艺术都已走向成熟,谙熟了散文这种文体,并且对散文文体写作艺术能自由运用与探索创新。他还认为我在散文自由、活泼的书写特点上,运用了跨文体的艺术来书写,成功地把诗歌的象征、隐喻、抒情的手法,小说故事情节的营造、生活细节的描写、人物对话语言的性格化提炼、外貌形象的生动呈现和人物性格在命运中的形成等,运用得自然、合理,大大拓展了散文这种体裁的表现空间。

我自己也认为“十年磨一剑”,这是我在散文创作领域上的一个新收获,我很满意。

上游文化:文学评论家在评析中谈到你在散文创作中运用了跨文体的艺术书写,是对散文体裁的一种探索创新,我也从你的作品中看到了你有写小说和诗歌的才华,你今后会尝试写小说或者诗歌吗?

黄茵: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陈仓老师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活出来的,作家其实是上天的代言人,能够留下时光的,唯有文字!善良和热爱,永远像阳光一样不会消失!一个优秀的作家,不应该局限于体裁,诗歌、散文、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的本质是相通的。”我看到陈仓老师在三个领域都硕果累累,不管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等作品,均以直指人心、催人泪下而见长。虽说“术业有专攻”,但我也会在继续写好散文的基础上,尝试着去写一些诗歌和小说。也许,我的下一部作品,就会是小说或者诗歌了。

上游文化:一个作家的作品是离不开他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现在我们就再来聊聊作品之外的事。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谁对你的写作影响最大?

黄茵: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怀揣着一个作家梦。这个梦来源于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名典型的知识分子,从事过很多工作,语文教师、文化干部、报社编辑。他也一直在写作,几十年从不间断,不过他主要是进行诗歌创作,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也写过不少。从我记事时起,他待在书房的时间最长,天刚蒙蒙亮,就见他伏在昏黄的灯光下“爬格子”,半夜我起夜,仍见他伏在昏黄的灯光下“爬格子”。那时候没有电子设备,得用手一个方块字一个方块字地码。他的书房,最多的就是书,占据了房间的大部分位置。书架上密密麻麻的是书,书桌上堆叠成山的也是书,各种各样的书都有,尤以古今中外的文学书籍最多,书架上的书按类别和年份整理得规规矩矩。

他不仅自己爱好收藏、阅读书籍,而且喜欢把他认为适合我阅读的书籍推荐给我读,比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我都是在小学阶段读完的,这为我后来开始文学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是父亲让我懂得,阅读之后才会有所感悟,文章都是有感而发,不是无病呻吟,这样的文章才最能打动人心。他总说当人穷的时候,什么都可以省,但是买书的钱不能省。这是人的精神食粮,能滋养人的一生。父亲对文学创作的那份热爱和坚持,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我,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爸爸得了红眼病》的文章,被《少年文摘》选上了,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文学作品。我当时很高兴,拿着自己挣得的几块钱稿费飞奔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我渴望已久却没能买成的漫画书。以前,觉得从家里到新华书店的这一段路的距离很远很远,那一天却觉得很近很近。从此,我爱上了写作,这种兴趣爱好,一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延续。陪伴我读完了整个初中、高中和大学,文章也陆陆续续地发表在校内、县里,甚至市外的报刊上。

上游文化:除了父亲,还有谁影响到了你?

黄茵:读初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正好是一位语文老师,不仅上课幽默风趣,而且课下喜欢和我们聊文学。他自己很喜欢读诗、写诗。那时候,我们都很期待上他的作文课,他会给我们朗诵徐自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致橡树》、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顾城的《远和近》,同时也会在课堂上念他自己创作的诗。我们陶醉在诗的意境中,徜徉在诗的语言里,有时候竟忘记了下课。

他还喜欢带我们去校园里观察,观察春季的草木,观察夏季的鸣蝉,观察秋季的落叶,观察冬季的水池,鼓励我们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一篇、两篇。从那时起,我学会了观察身边的万事万物,哪怕一只小小的虫子、一朵悄悄绽放的野菊、一片枯黄凋零的落叶,在我眼中开始有了新的生命力,在我的笔下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次作文课后,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别时的纪念》,不知怎么当时我竟听成了《白色的纪念》。等到老师评讲作文的时候,我如坐针毡、惶恐不安。心想:这下完啦,作文题目都搞错了,与老师布置的风马牛不相及,我肯定会受到批评的。“下面我念一下我们班写得最新颖最特别的一篇作文,题目不拘一格,内容不落俗套,我认为有个性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当老师准备念优秀范文的时候,我把头埋得很低很低,恨不得马上找个地洞钻下去。所以,老师念的内容我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当老师把文章念完,一字一顿喊出我名字的时候,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让我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

他的评语让我终生难忘!当他得知我也喜欢阅读文学书籍后,还主动借给我一些名家的诗集和散文集让我阅读,我也会把自己写的习作交给他修改、指点。我的有些比较好的文章,通过他的推荐,经常发表在校报上。他也影响到了我对职业的选择,在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我自信满满、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从此,我也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

上游文化:教师这个职业是光辉而神圣的,文学创作有时候是漫长和坎坷的,你觉得写作对你的教学有帮助吗?

黄茵:当然有,而且帮助很大。我认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是要从事教学工作,还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行为示范,教给学生们学习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作文课上,你与其讲一大堆写作技巧和方法等理论知识,还不如讲一讲自己在写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怎样去克服这些问题的,以及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体会感悟,把好的经验分享给学生们。

学生们喜不喜欢上作文课,喜不喜欢写作文,我认为和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就像我在《天使老师》这篇文章里所写:“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又可以归结为:也许,从喜欢某个人进而爱好这门课;也许,从爱好某门课进而喜欢这个人,或者兼而有之。我们的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甚至可以影响改变孩子的一生。”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不正是这样影响和改变了我的一生吗?这,便是一名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

事实证明,当我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分享给学生们的时候,他们都很兴奋,而且听得津津有味。老师是他们身边实实在在、息息相关的人,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是可以直接触摸和感知的,这种亲切感会让他们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感,比书上的名家范文来得更真实。我发现学生们除了对老师投来羡慕和崇拜的目光,眼睛里也开始有了对写作的渴求。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有了对写作的兴趣,一句话写成了一段话,一段话写成了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学生们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比原来有了进步,而且进步很明显。

上游文化:你还有什么写作感悟可以和我们分享呢?

黄茵:我一直坚信:追梦地活着,才会有诗意和远方。

每个人从出生起,向我们逼近的,不断等待我们的,便是老、残、病、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沉沦、会困惑、会迷惘,甚至会绝望,又会不断地思考、审视、奋进,甚至超越自己。梦想是一种精神力量,也可以说是一种信念,高于生活本身。而我们太多的人,只是为了单纯地活着而活着。活着便是挣扎、是苦痛、是劳累、是伤害、是不断分离和失去。我们在这些平凡人的经历中去感悟活着的真正意义和最终价值。我觉得这个梦,不应该只属于自己,而应该属于更多的人。

我写的一些渺小卑微的小人物,他们也许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也大多是不幸的,但他们不甘于满足现状,不臣服于不公的命运,他们抗争不妥协,他们勇敢不绝望,他们努力不自欺,其实都来源于他们的内心还有梦,虽然这个梦如他们自身一般很渺小很卑微。尽管社会的种种因素、残酷的现实世界无情地摧毁了它,甚至是以死亡的形式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除了同情之外,更多的是思索,思索之后才会顿悟,顿悟之后才会有所改变。如果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不管这个梦大,还是小,是迫近,还是茫远,只要我们努力去奋斗、去坚持,我始终坚信,这个梦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就一定会实现。

这或许就是我这十多年从事文学创作来的一丁点儿人生体会和感悟吧。我将继续写一些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好作品,做一名心系人民群众命运的业余作者,去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相关链接:

缙云丨黄茵:山王坪的石头

连载①丨黄茵:一座戏楼

连载②丨黄茵:一间茶舍

连载③丨黄茵:一口古井

编辑:朱阳夏    责编:李奇,陈泰湧     审核:阮鹏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出伏立秋后反被热晕?网友辣评:... 三伏天这个大魔王终于要挥手告别了,是不是觉得身上的汗珠子都少蹦跶了几下?没错,末伏结束了!也就意味着...
可以一次性拔掉4颗智齿吗?医生... 医生,长痛不如短痛,我可以一次性拔除四颗智齿吗?"对于很多长了智齿的朋友来说,可能会时不时地冒出这个...
江南新材IPO定价10.54元... 日前,江西江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江南新材”)披露了发行公告,确定主板上市发行价10...
im Token钱包:Coin... 这是一款广受欢迎的数字钱包,在全球超 200 个国家和地区收获了超两千万用户的信赖。它致力于为用户打...
比特币“疯涨”!特朗普再添一把... 一路“疯涨”过后,5月21日,比特币重回70000美元,当日最高价格达到71650美元。在这样的背景...
所有人都在讨论的“DeepSe... 当地时间1月27日,纳斯达克股指出现3%下跌,原因是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模型引发美国投资...
图说丨夏秋花粉过敏几多愁?恰似... 编辑:封雪 责编:李奇 ...
赵露思关闭微博账号!工作室:突... 九派新闻消息,12月27日,#赵露思坐轮椅#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第一,相关话题引发热议。27日下午,赵露...
短短两个月,103名投资人损失... 何某等人开发了一个 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 然而,在该平台安全审计通过后 他们却上线运行了另一套...
24岁女舞蹈老师骑电动车直行,... 大风新闻消息,3月8日,24岁的她头戴亮蓝色头盔,骑电动车去舞蹈班代课。可她的学生再也见不到她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