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忠县法院新立法庭法官刘秋菊正俯首在堆满案卷材料的办公桌前,聚精会神地撰写着裁判文书。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电话那头是新立镇平安办工作人员刘志祥的声音:“我们辖区发生了一起邻里纠纷,两家人正在司法所里闹得不可开交,想请刘法官跑一趟……”挂断电话后,刘秋菊安排好手头的工作,立即赶往新立司法所。
原来,这起纠纷发生在胡某和向某这两位邻居之间。去年,向某家中老人去世,热心肠的胡某在帮忙处理丧事上忙前忙后。然而,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温馨画面却被一场意外打破。在帮忙过程中,胡某不小心被地上的水管绊倒,导致胡某手臂骨折,花去近6000元医疗费,一年后还得取出固定钢板,之后还会产生后续治疗费用。
胡某出院后,两家人却在医疗费用承担上产生了争执。向某认为此事并非自己的责任,仅愿意支付已产生的6000元医疗费。胡某表示自己本是出于好心帮忙,不料遭遇意外。虽然向某同意支付医疗费,但后续治疗费对胡某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她认为向某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双方就损害赔偿的问题僵持不下,并闹到了当地司法所。得知情况后,新立镇平安办工作人员刘志祥依托“一街镇一法官”机制,拨通了刘秋菊的电话,寻求法律帮助。
刘秋菊到达现场后,仔细查看胡某提交的证据,在详细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发现因胡某的后续治疗费还未实际发生,具体的金额难以确定,这给调解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
为进一步明确当事人的损失,促进纠纷妥善化解,刘秋菊现场联系咨询医疗机构专家,进一步明晰了后续治疗费用范围。在得到医疗专家对后续治疗费用的专业意见后,刘秋菊采用“背靠背”调解的方法,把向某拉到一边进行劝导。“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在义务帮工中受伤,双方需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接着,刘秋菊又转向胡某一方:“在帮忙过程中,也应当保持必要的审慎注意义务。如今,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就要从妥善化解矛盾的角度理性对待,拿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
最终,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向某向胡某支付8500元医疗费和后续治疗费,并当场兑现完毕。该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重庆法治报通讯员 李深静 记者 朱颂扬
原标题:法官倾心调解 重续邻里亲情 忠县法院新立法庭法官采用“背靠背”调解法化解邻居间纠纷
编辑:程迷静 责编:覃蓝蓝 审核:王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