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放松操、单杠、三人跳绳、AI趣味运动等各类运动项目,跳绳挑战赛、体能闯关赛等各种趣味赛事齐聚大课间,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的大课间真有意思,我们可以选择的项目比以前多了许多,并且可以和伙伴们一起互动、比拼,大家都很乐意参加大课间活动”,一位正在参加体能闯关赛的学子表示。
为积极响应《重庆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指南》要求,助力青少年体质提升与核心素养培养,近日,重庆市人和街小学教育集团正式发布《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该方案以“活力课间,健康成长”为主题,通过科学化、系统化、一体化的课程设计,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面育人的校园体育新生态。方案将于2025年春季学期在人和街小学教育集团各分校全面实施。
集团总校长廖星军介绍,依据方案内容,学校将严格落实“每天上、下午各组织学生开展1次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求,每日安排上午、下午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时间随季节动态调整,冬季上午活动设于10:20至10:50课间时段;夏季为避开高温提前至第一节课前;如遇阴雨天气,则启动室内体能操、室内操、体育知识竞答等替代方案,确保学生运动“无空窗”。
分层施策,因“龄”制宜
重庆市人和街小学教育集团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学段分区域定制运动方案。
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在篮球场进行大课间活动,以趣味启蒙为导向,上午开展S形跑操、广播操、韵律操、体能操、放松操,下午分班开展基本运动技能中抛接球、投掷流星球、三人跳绳、接力跑等内容的练习。
中高年级(三至五年级)学生在大操场进行大课间活动,注重团队协作,上午统一演练花式跑操、自编特色操、广播操,下午各年级固定练习项目,分场地定期轮换开展练习,如跳绳类(两人协同跳绳、交叉绳、双摇绳、“8”字跳长绳等)、田径类(障碍跑、持重物跑、接力跑、跳跃等)、体操类(单杠等)等,形成全员比赛形式的特色大课间,实现全体验全比赛。
毕业年级(六年级)学生在体育馆进行大课间活动,聚焦体能发展,设计跳绳类挑战赛、计时跑步赛、跳远积分赛、体能闯关赛等活动,实现“强体能”与“增体质”双目标。
“三个强化”,夯实基础
学校通过“三个强化”夯实方案实施基础。一是强化场地管理,科学划分操场、篮球场及体育馆的功能区域,实行分年级、分班级、分场地使用;二是强化师资培训,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急救技能专项培训;三是强化安全机制,建立“校长担任组长——分管体育副校长担任执行组长——分管主任、体育教研组长和各年级组长担任副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和下班教师为成员”的四级联防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实践性培训。
廖星军表示,大课间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关键载体。“学校以‘教会、勤练、常赛’为路径,让运动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生活方式。”(资讯)
文/柳清 图/重庆市人和街小学教育集团
原标题: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创新实施“活力课间” 推动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宏伟 责编:吴磊 审核:王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