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潼南区法院经多方联动,通过上门审理、心理疏导、政策帮扶等举措,成功化解了一起离婚纠纷,让濒临破裂的夫妻感情得以修复。
王先生与孙女士经人介绍相识,并于2009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女,夫妻感情较好。王先生从事水电安装等装修工作,收入不稳定。2022年左右,孙女士因病导致行动不便,无法工作,只能在家照顾孩子。长期的病痛和每月定期的医药费让孙女士心理郁结,情绪低落,缺乏安全感。夫妻双方也因家庭经济压力、沟通不畅等问题频繁发生争吵,甚至以离婚相威胁。最终,王先生向潼南区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
受理案件后,案件承办法官多次通过电话与双方沟通,了解到夫妻二人均有离婚的想法。考虑到孙女士行动不便,承办法官决定上门审理案件,并邀请心理咨询师王愉婷、就职于潼南区中医院的市人大代表屈容共同参与案件庭审,为夫妻二人提供心理疏导和政策帮扶(如图)。
心理咨询师王愉婷对孙女士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她缓解长期积压的情绪压力,同时对王先生进行了家庭责任和子女成长方面的教育,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理解彼此的付出与不易。市人大代表屈容对孙女士的病情进行了详细分析,讲解了相关大病医疗政策,帮助减轻家庭医疗费用负担。此外,法院还为王先生提供了就业信息和基本物资帮扶,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最终,在法官、市人大代表、心理咨询师的共同帮助下,王先生与孙女士逐渐打开心结,认识到彼此在家庭中的付出与不易,双方握手言和,使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和谐。之后,在众人的见证下,夫妻二人拍了合照,纪念幸福回归的美好时刻。
婚姻家庭纠纷的化解,不仅需要法律的刚性约束,更需要司法的温情与社会的多方支持,只有妥善解决当事人家庭矛盾背后的现实困境,才能挽救濒临破碎的婚姻。本案通过司法温情与多元解纷的有机结合,既维护了患病女性的合法权益,又构建了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潼南区法院将进一步完善家事审判社会支持体系,加强法院与民政、心理咨询机构、医疗机构等部门的协作机制,为困境家庭提供心理疏导、经济帮扶、就业支持等全方位服务,让司法保护更有温度,让家庭幸福更有保障。
重庆法治报记者 唐孝忠
原标题:老夫老妻因经济压力大而频繁争吵并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多方真情帮扶 夫妻破镜重圆
编辑:程迷静 责编:覃蓝蓝 审核:王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