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8点,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聚光灯闪烁。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此举行。
“大家好,我来自重庆赛力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重庆市工商联主席,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笑着挥手入场,讲述重庆“新汽车”故事。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张兴海一开始就讲述其作为整车企业与ICT企业跨界合作,打造高端汽车品牌——问界的故事。其中,问界M9自2024年上市以来,当年销量就突破15万辆。
张兴海提到的问界M9,正是2025年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上,在赛力斯超级工厂舞台,那群“最炫酷”“最特殊”的演员。彼时,780辆“重庆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围成同心圆,智能灯光系统通过智能编程组合出超过100种大型动态图案,美轮美奂,让观众赞叹不已。
一条条通道,连着“国之大者”。
张兴海为何能走上“委员通道”?这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新汽车”的“佼佼者”
能够登上总台春晚的舞台,赛力斯无疑是幸运的。然而,这背后,更多的是蛰伏数年的坚持,以及看准赛道便不遗余力、背水一战,更是向“新”前行的活力和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力。
张兴海所在的汽车行业,正发生着百年未有之深刻变革。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1300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70%,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在智能化领域开启“下半场”的竞争。
赛力斯正是“新汽车”中的“佼佼者”之一。
张兴海直言,当下,汽车已成为全新物种,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驱动汽车产业发生前所未有的全面重构,电动化是智能化的载体,智能化是电动化的灵魂。智能汽车赛道竞争正逐渐白热化。
赛力斯与华为跨界合作,打造“新豪华”汽车产品,实现华丽转身。智电融合则是打造“新豪华”的关键。
作为“汽车产业大脑”生态下的全球标杆级智慧工厂,赛力斯超级工厂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拥有超3000多台机器人智能协同,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100%质量自动化检测,质量管控精度达到±0.05mm,率先应用了万吨级一体化压铸机,行业首创港口级无人物流运输以及“厂中厂”模式,成为“中国智造”的崭新名片。
《2024年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显示,赛力斯202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301.69%,位居自主品牌增速第一。其生产的汽车已经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整车超过50万台。
得益于先进技术赋能,赛力斯“爆款”产品频出。问界M9在售价5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超越“BBA,连续10个月蝉联中国豪华车市场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第一,甚至超越“BBA”。
赛力斯不是孤例,更多中国车企正齐齐“向新”“向上”,拥抱世界。在重庆,一个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崭露锋芒。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316.8万辆,同比增长38.7%,在重庆这个数据是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大幅领先全国增长率近60个百分点。“重庆造”20万元以上的主流新能源车型占比已达到48.3%,一年时间里就提升了21.6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的“模范生”
除了是“新汽车”领域的“佼佼者”,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重庆市工商联主席的张兴海所在的赛力斯还有另一个标签——民营企业。
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263.13亿元。其中,赛力斯的前身小康控股就是9家上榜的重庆民企之一。
截至3月5日,赛力斯市值达到1911亿元。2024年营收预计为1442亿元—1467亿元,净利润55亿元—60亿元,是全球第四个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张兴海坦言,作为民营企业,赛力斯能够“超额完成任务”,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把握住了新能源汽车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但从深层次看,赛力斯的发展得益于党和政府给予民营企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关心爱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弘扬企业家精神等一系列政策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着我们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品质量。
众所周知,从被看不起到看不懂再到追不上,赛力斯之所以能成为“吃螃蟹”的人,离不开张兴海。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公开评价,初见张兴海,他身上所展现出的民营企业家特有的决断力和敢干精神,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彼时,华为还联系多个车企沟通合作,但仅有张兴海一拍即合愿意合作,就此开启了鸿蒙智行的首个合作。
这并非赛力斯的第一次转身。1986年以8000元起家,从一根弹簧开始第一次创业,占据了国内洗衣机弹簧90%的市场份额;2003年,主动到武汉毛遂自荐,与东风集团成立东风小康,先行先试混合制经济,成为“中国微车三巨头”; 2015年,还时称小康股份的赛力斯透露将投入上百亿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每次转身的背后,都是一次创新。
微光点点,聚而成炬;累土不辍,丘山崇成。张兴海的背后,代表的是无数在民营经济领域拼搏奋斗的企业家。
这些年,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在夹缝中生存”到“成长在中国希望的田野上”,党的政策的稳定性、一贯性,是强有力的支撑。
“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大有可为。”张兴海说,今年2月,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民营企业家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对民营企业发展提出殷切期望,让他深受鼓舞、信心倍增。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将继续创新,行稳致远,稳中求进,走向国际化,努力为汽车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重庆,民营企业扛起全市经济发展的“半边天”。2024年,重庆新增民营经营主体50.79万户,累计达到367.3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总数97.82%;重庆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9822.61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国GDP增速1.2个百分点,占全市经济比重达61.6%。
“走上委员通道很荣幸,民营企业家要珍惜。” 张兴海在“委员通道”后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此说,“珍惜”二字,无疑也道出了众多民营企业家的心声。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编辑:夏洪玲 责编:吴忠兰,蒋艳 审核:阮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