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安市天全县思经镇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一尾尾鲟鱼在流动的山泉水中游弋。这里是雅安市冷水鱼产业的核心区域,也是雅安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生动实践地。2024年以来,雅安市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抓手,全力推动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建站点、破壁垒:政务触角直抵产业链“最前线”
2月12日,天全润兆鲟业有限公司职工杨女士来到天全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政务服务驿站申办“企业职工参保登记”,在当天事项办理后杨女士感叹“相比于到县上给员工办社保,驿站直接办理更加省时省力,只需要准备好员工身份证,现场填写申请表,其他完全不用自己操心了,真的非常方便。
这个建在产业链核心区的服务站点,整合市场监督、农业、环保等12个部门38项高频事项,创新“常驻+轮驻”服务模式,让企业享受“下楼即办”的便利。数据显示,2024年该驿站办结26件事项,平均办理时长压缩65%。
同时,针对冷水鱼产业链“跨省采购、全球销售”的特性,天全县积极探索政务服务创新举措,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一方面,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和跨区域协同机制,大幅简化了手续,实现了异地审批的高效办理。另一方面,积极与海关等部门协作,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显著压缩了出口通关时间。
绘图谱、列清单:精准服务破解产业“生长密码”
走进天全县政务服务中心,墙上悬挂的《鱼子酱产业链全景图谱》格外引人注目。图谱清晰梳理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标注了关键环节的服务清单,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服务导航”。
“改革的关键在于精准。”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清单梳理,政府发现冷链物流是产业发展的潜在堵点,随即引入专业资本,推动冷链设施建设。针对鲟鱼病害防治难题,政府搭建“专家会诊平台”,取得显著成效。
更具创新性的是动态化管理机制。依托数字化平台,天全县归集了大量养殖数据和市场信息,自动生成服务预警。例如,系统捕捉到多家企业面临融资难题后,政府迅速组织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获得贷款支持。“现在服务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
创场景、优生态:增值服务激活“化学反应”
在天全县冷水鱼产业园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显示着产业链的关键数据:共享鱼池的含氧量、冷链线路的温湿度、渔家乐的预订量等一目了然。“我们开发了多项增值服务场景,覆盖科技、金融、生态等多个领域。”技术总监刘明介绍道。通过创新的生态管理模式,企业处理养殖尾水可积累生态积分,并兑换技改补贴。
增值服务还催生了“裂变效应”。润兆渔业通过精准匹配政策,获得176万元奖补资金,建成了鲟鱼副产物智能生产线,将鱼骨加工成钙片、鱼油制成面膜,带动产业链增值数千万元。在团结村,“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入股分股金”的“三资联动”模式让村民收入显著提升。
傍晚时分,思经河畔的“渔光互补”光伏板与鲟鱼池相映成趣,精品民宿亮起灯光。农家乐老板忙着接待游客,全鱼宴预订火爆。政务服务的外溢效应正在重塑区域经济形态:
生产圈提质:建成多个共享鱼池,土地利用率显著提升,村集体年均增收数十万元,带动全县19个村集体收益139.3万元。
生活圈升级:政务驿站开设“产业工人专窗”,多名农民获得技能证书,高峰月可增收近2000元。
生态圈增值:渔旅融合等新业态崛起,带动经济新增长。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雅安实践”,生动诠释了“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通过建站点打破空间壁垒、绘图谱实现精准供给、创场景激活生态价值,这场改革已从“便企利民”的工具性创新,跃升为“重构产业生态”的制度性变革。雅安冷水鱼的“破浪”故事,正是四川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生动注脚。
原标题: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赋能记”丨雅安冷水鱼产业的“破浪”之路
编辑:张沛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