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重庆民营企业家张兴海走上2025全国两会“委员通道”,给予广大重庆民营企业家更多的信心和鼓舞。上游新闻策划推出《长期主义强渝商》特别报道。通过挖掘重庆民营企业持续深耕专业领域,不断创新取得优秀实绩的真实鲜活案例,反映重庆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支持民企发展,以及民营企业家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长期主义”价值观,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从摩托车零部件起家,到如今成为全球小型农机制造领域的领军者,重庆华世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世丹”)用30多年的坚守与突破,从本土走向世界,以技术创新为矛,以品质坚守为盾,在全球化浪潮中开辟出一条崛起之路。
华世丹的故事,是重庆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制造迈向世界的生动注脚。
以技术创新紧跟时代变化
1990年,重庆华世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重庆九龙坡区成立,最初以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为主。彼时,重庆作为中国摩托车制造的重镇,华世丹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稳定的质量,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
时代在发展变化,创始人刘大明并不满足于此。2006年,他捕捉到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机遇,尤其是西南地区山地丘陵地形对小型农机的巨大需求,他果断带领企业转型,进军农业机械和通用机械领域。

重庆华世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大明给销售人员培训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大型农机难以施展,而小型农机灵活实用,市场潜力大。他带领华世丹通过自主研发,推出了适应山地丘陵区域的农机产品,迅速填补市场空白。“转型是一场冒险,但更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刘大明回忆道。
如今,该公司已形成以农业机械为核心,涵盖发电机组、通用汽油机等多元产品线,年产农机15万台、通用机械50万台,成为国内小型农机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

刘大明(右)给中国工程院院士讲解产品
目前,该公司累计获得30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0余项。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华世丹研发的“发电机组壳体结构”专利,通过非金属骨架和模块化设计,显著降低了产品重量和成本,成为该行业技术创新的典范。
政府搭台牵线帮拓销路
“政策红利为我们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刘大明举例,九龙坡区商务委组织华世丹参加广交会等国际展会,帮助企业对接全球采购商。在2024年广交会上,华世丹生产的静音变频发电机等产品吸引了大量海外订单,进一步打开了国际市场。

华世丹新品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重庆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科技创新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企业技术升级。2024年,重庆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2%,华世丹作为典型企业受益显著。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刘大明强调。华世丹从原材料检测到成品测试,建立了全链条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走出去”的硬实力。即使在全球经济遇冷之时,公司仍实现销售逆势增长10%。
刘大明介绍,未来华世丹将继续加大新能源和智能化研发投入,拓展新能源、无人农机等产品线,并依托现有82国销售网络,进一步开拓欧美高端市场,目标将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50%以上。
“重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链协同,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和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本土企业‘出海’。”刘大明说。
上游新闻记者 吴嘉雯
编辑:夏洪玲 责编:吴忠兰 审核:阮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