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参加审议讨论,同代表委员深入交流、共商国是。科技创新、社会工作、教育……这些都是总书记关心的“高频词”。
如何全力推动总书记殷殷嘱托在重庆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来听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们谈落实。3月11日,代表委员谈如何走科技创新的道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时间】
3月5日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
【习语】
总书记深刻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总的来讲,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使我们国家能够在现代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弄潮儿的角色。”
全国人大代表林旭阳
全国人大代表林旭阳:抓好“三个新”争当“示范生”
“发展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北碚区委书记林旭阳说,北碚是重庆唯一民营经济改革综合示范试点,在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方面同样争当“示范生”。
如何争当“示范生”?采访当中,林旭阳道出北碚在抓科技创新上的三个新“密码”。
一是优化产业链条催生“新价值”。北碚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比达到了66.5%,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当前,北碚正以“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为主要抓手,围绕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摩、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等6条重点产业链,生成产业图谱,发布机会清单,用好产业引导基金,以“链”为媒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二是强化主体培育激发“新活力”。北碚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4家,数量占全市的5.5%;市级科技型企业3925家,数量占全市的5.6%,这两类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占比都达到了96%以上。按照全市“双倍增”计划,北碚正强化优质民营企业梯度培育,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同时,大力推动“智改数转”,赋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三是集聚创新动能取得“新突破”。北碚的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4年蝉联全市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R&D)达4.46%、保持全市前列,拥有西南大学、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4万多人,全区90%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来自民营企业。同时,北碚持续深化校地、院地合作,升级环西南大学“一圈一港一园”建设,一体推进“政产学研用”,让更多优质创新“基因”激活生命健康、机器人、空天信息、数字经济等产业“新赛道”,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明炬。重庆日报记者 龙帆 摄
全国政协委员明炬:打造年轻科创团队“科创生态圈”
“新兴科技力量的崛起也代表了未来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趋势和方向。”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明炬表示,重庆高度重视科创团队的培养和发展,自2020年就开始加快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率先依托重庆大学建立了卓越工程师学院,推动年轻科创团队“科创生态圈”打造。
同时,重庆还与两江新区、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明月湖科创基地,围绕明月湖科创园,为更多学生提供校园课堂外的创新创业实践和训练场所,打造“教育+人才+科创+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
明炬介绍,重庆高度重视科创团队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年轻科创团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政策方面,向创新的青年人才和创新力量进行政策支持、倾斜,让更多青年人才从校园内走向社会。在资金上,设立种子基金,给更多想创业、敢创业的年轻人、年轻团队提供第一桶金的支持,降低创业门槛,让他们的创新项目和想法能够得到实践。
同时,为进一步以资金助力年轻科创团队发展,重庆还将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等联动,形成了“投早、投小和接续投资”的长效机制。
明炬说,重庆正在启动“科技型企业技术攻关计划”,为一些科技初创型企业进行科技项目配置,支持他们做一些前沿技术、交叉领域研究,开拓创新技术和产品。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陈竹
编辑:饶治美 责编:李奇 审核:阮鹏程
上一篇:重庆渝北:回兴街道多元关怀,让银龄生活更有“知”味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社会福利院 渝北回兴的人间烟火气
下一篇: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家校社协同,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校家社协同育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重庆回兴街道办心理健康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