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日获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日前正式发布第八批27项制度创新成果,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的1项改革试点经验和5项最佳实践案例入选,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到“同企跨片”跨境通关模式创新,从环评审批智能化改革到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生态构建,以精准突破回应企业堵点,为全省制度创新实践提供“高新范本”。
据悉,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入选的这项改革试点经验是“全国首创‘中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该模式将中试平台向科研机构、孵化器、投资机构和应用场景延伸,全链条促进科研项目转化,通过建立“中试+研发”“中试+孵化”“中试+基金”“中试+场景”四大机制,提升科技成果市场化进程。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49个中试平台,助力超过2000个项目,获得9亿元服务收入,未来将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此外,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入选的5项最佳实践案例则分别为全国率先实施环评文件,标准化编制、智能化辅助审批试点;全国首创综合保税区,“同企跨片”通关模式;流感疫苗研发用物品进口预风评模式;“数据要素×应急治理”新模式;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
其中,全国率先实施环评文件,标准化编制、智能化辅助审批试点方面,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在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创新环评文件编制“模块化”模式,开展全国首个环评文件标准化编制与智能化辅助审批试点。通过精确筛选行业、模块化信息填报和AI智能化论证,显著缩短环评编制时间,提升报告质量与效率,并推动环评服务供给侧改革。同时,计划拓宽行业范围,延伸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环评审批效率,促进绿色发展。
此外,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创新推出“同企跨片”通关模式,旨在降低企业在三区内货物流转的成本和提升效率。该模式实现同一企业保税货物在A、B、C区的无缝流转,简化申报流程并减少报关环节。通过业务辅助系统,企业可进行一次申报和电子关锁管理,有效保障高效与安全。该模式降低跨片通关成本超过90%,提升仓库使用率,促进项目扩产。成都高新区将扩展该模式应用范围,推动“智慧综保”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则通过构建融合开放体系、创新策源体系和标杆场景,加速人工智能产业转型。在基础层,开发算力调度技术与公共数据开放,整合资源支持人工智能任务;在技术层,以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为核心,引进人才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在应用层,成功研发智能驾驶、医疗大语言模型等示范项目。目前,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内已有3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未来将继续聚焦关键领域,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影响力,推动更高水平的发展。
原标题:四川自贸区第八批制度创新成果发布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6项案例入选
编辑:胡苏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
上一篇:身残志坚不懈奋斗,他自学电器修理“拼”出闪耀人生 身残志坚为了生活还得继续奋斗 身残志坚勤学苦练
下一篇:a2®牛奶公司全球首创“双核营养”体系儿童奶粉新品a2®臻智护™硬核上市——精准护航3岁+儿童成长 a2牛奶生产厂家 a2牛奶公司总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