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老年病科收到了一封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感谢信。信中,95岁患者熊婆婆的家属用真挚笔触,讲述了此前熊婆婆因危重肠梗阻入院救治的历程。这封历经千山万水而来的感谢信,生动诠释了该院老年病科“全人医疗、全程照护”两大核心理念实施的专业与温度。
高龄老人肠梗阻命悬一线
全面评估、个体化诊疗、多系统协同“破局”
肠梗阻是老年常见急症,指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因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基础疾病多,易出现复杂病情,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衰竭。
肠梗阻的典型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但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乏力、意识模糊或轻微腹痛,易延误诊断。若出现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或休克,提示为绞窄型肠梗阻可能。
2024年11月,熊婆婆因长期便秘导致粪石嵌顿、突发肠梗阻,同时存在混合性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冠心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等多系统合并症。入院时,熊婆婆已出现严重腹胀、膀胱尿潴留、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随时可能进展为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老年病科医护团队结合患者高龄、衰弱、多病共存的复杂情况,进行全面老年综合评估,制定了个体化的诊疗方案:针对粪石梗阻,采用“人工干预、药物软化、灌肠协同”三步疗法,需连续三日为患者抠出硬结粪便;依据药敏结果精准抗感染,同步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实现多系统协同治疗。
全人医疗、全程照护
专业硬实力与人文软关怀“同频共振”
诊疗过程中,老年病科团队始终坚持专业与温度的结合。
1.无创优先,高龄肠梗阻实施阶梯式治疗:放弃开腹手术方案,通过腹部按摩、梯度增加石蜡油剂量、聚乙二醇等综合通便措施,为高龄患者规避手术麻醉风险;
2.身心同治:医护团队每日进行方言沟通,播放家属录音,定制适口膳食,逐步唤醒患者求生意志;
3.营养支持功能康复,多脏器衰竭综合管理:病情趋稳后逐步介入肢体活动、肠道训练、分级营养支持,住院10天使患者从平车推入到恢复自主进食、缓慢行走。
治疗期间,令家属特别感动的是,主管医生赖霞将CT、心电监测等数据带回家分析,科室主任王兴胜多次夜间查房调整方案,护士团队24小时守护排泄护理,赖霞医生还连续三天亲手为其抠出硬结粪便、疏通梗阻肠道,这些细节让熊婆婆十分感慨:“我的亲孙女可能也很难为我做这样的事。”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老年病科团队一直以“如临深渊的责任感、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抚慰心灵的同理心”,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尊严,始终践行“全人医疗、全程照护”的理念,坚持以“人”为中心,个体化诊疗,用心服务每一位老年患者。
老年病科专家提醒,老年人肠梗阻需高度警惕不典型表现,早诊早治结合个体化管理是关键:应高纤维、充足饮水,避免暴食;适度运动,减少便秘及肠粘连;控制慢性病(糖尿病、肿瘤),定期肠镜筛查;及时处理便秘、疝气等诱因,避免滥用药物(如阿片类)。
科室介绍》》》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老年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卫生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协作成员单位、重庆市老年医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老年病科诊治范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肌少症、老年衰弱综合征、老年营养不良等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老年病科特色:老年营养示范病房建设、老年慢阻肺全程管理、老年慢病远程管理、智慧医养结合、互联网+护理模式探索、老年综合评估、多重用药管理、老年衰弱干预与康复等。(资讯)
原标题:跨洋致谢寄深情仁心仁术护桑榆
编辑:向娇 责编:王峻 审核: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