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太仓陆渡街道横沥花园小区全新升级了智能充电区域,所有充电区域均安装智能烟感、简易喷淋等设备,后台数字化系统统筹管理,330个充电头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以主动断电、自动发送工单提醒。物业工作人员介绍,横沥花园有600多辆电动自行车,之前因充电资源不足,“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现象时有发生,“自从成为‘满电下班’试点小区以来,我们充电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安全了。”
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性在市民日常出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随之而来的“充电难、充电贵”等民生问题也日益凸显,违规停放、充电等行为更是时有发生。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近年来,太仓“找准症结”解民生之难题,“源头施策”消隐患于无形,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满电下班”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在295个居民小区和84个商铺聚集路段建成智能充电配套设施1.5万余座、充电头数15万个左右,可同时停放电动车约170000辆。此外,太仓将智能充电桩、智能烟感、智慧梯控、“满电下班”等数据纳入“一网统管”,用智慧赋能,全链条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为市民打造一个舒心的“5分钟充电圈”。
在违规乱象中看到民生诉求
陈龙从事太仓消防安全“331”治理工作已经5年了,刚工作时,他逐门逐户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经常遇到居民上班回家顺手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了消防通道上,更有甚者,为图一时之便,采取私拉电线充电、“飞线”充电、入户充电等行为。这不仅违反了消防安全规定,更在无形中埋下了“隐患炸弹”,对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电动自行车不能停在楼道里,尤其不能停在消防通道上,这有很大安全隐患。”劝阻的话,陈龙反反复复不知说了多少遍,要说效果,当然也有,但却治标不治本。近几年,太仓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越来越多,部分老旧小区现有的充电设施已无法满足市民的充电需求,不少居民不得不抱侥幸心理“出此下策”。另外,由于各个地方供应商不同,收费标准不一,不少务工人员反映,工厂周围的充电费用相对较高,每次充满电动自行车需花费好几块钱,一些工友为了省钱宁愿私拉电线。
太仓市消防安全专项机制办常务副主任马良坦言,在劝阻和引导的过程中,不少工作人员也在尝试找寻破解违规乱象背后民生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充电难、充电贵”才是导致市民违规停放、充电的深层归因。那么,如何在进一步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同时,满足民生诉求?围绕这项亟待解决的民生议题,电动自行车“满电下班”项目在太仓悄然展开。
从源头上破解“充电难”问题
为进一步破解“充电难”问题,有效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风险隐患,太仓采取源头治理策略,电动自行车“满电下班”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太仓积极通过推动有条件的小区和企业安装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消防安全设施,为市民提供便捷、安全的充电服务,切实解决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问题。
除了倡议和引导,还有“真金白银”的投入。近年来,太仓累计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建成1.5万余座智能充电配套设施、15万个左右充电头,可同时停放电动车约170000辆。“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职工回家后私拉电线、入户充电等行为,降低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发生概率。”马良说。
作为试点之一,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满电下班”项目,投入资金15万元,建成占地面积约853平方米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配备充电设施10套,可同时停放电动车642辆。此外,在非机动车集中充电点,企业还增添了喷淋装置、烟感报警、水基灭火器等安全防范设施,单位职工每天下班后都能实现“满电下班”。
为解决群众“充电贵”问题,太仓按照“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收费”原则,以角为单位按实际充电量计费的标准,为市民提供最低至“1元钱充电6小时”的优质、低价、安全的充电服务。同时,各个充电点位还配备监控和保安,将防火防盗防损失保险保障到位,最大限度惠民充电。
用科技赋能“5分钟充电圈”
围绕消防安全管理“六化”建设要求,太仓还同步探索实践数字化管理新路径,推动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
不久前,东仓五园小区对自行车集中停放点进行提升改造,所有充电区域均安装智能烟感、简易喷淋等设备,后台数字化系统统筹管理。作为试点之一,小区还在架空层原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增设6处实体墙进行防火分隔,同时安装防火门,完善喷淋、烟感、监控系统。并在4幢高层5部电梯全部安装智能电动自行车梯控系统,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智能设备纳入“一网统管”,太仓也建立了多维度数字化管控平台,能够分析研判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智能烟感运行质效和企业自查自纠、安全员巡查动态管理等。平台上线以来,累计连入智慧梯控1300台,智能空开112个,智能烟感4000个,智能充电桩3368个,在102个禁止停放架空层安装了237个AI识别,风险预警产生4.5万条信息,物业企业通过自主巡查小程序推送隐患数据2230个。
此外,太仓还通过科技赋能打造“充电地图”,市民在手机上就可查看周边的充电桩点位分布,也可以通过列表模式查看距离自己最近的点位,每个点位都可以看到收费标准和是否有空闲端口,点击导航按钮就可以直接导航到该点位进行充电。
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非朝夕之功。马良表示,接下来,太仓将不断巩固和深化电动自行车治理成果,将“满电回家”行动推广至更多领域和区域,同时加强科技创新与智慧化管理,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努力绘就城市安全发展新篇章。
原标题:15万个智能充电头铺就“满电下班”路
编辑:胡苏 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