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敲门》首演现场
远处,高低起伏的山峦层层叠叠,仿佛一幅静谧的水墨画;近处,整洁的农家小院里,或轻柔或急促的敲门声不时响起……琐碎的家长里短,呼啸而来的时代巨变,坎坷复杂的个人命运就此开始登场,交织成了一幅当代城乡变迁的浮世绘。
这是3月16日晚的重庆大剧院。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重庆市话剧院共同出品的话剧《谁在敲门》如约迎来首演。包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在内的多位戏剧界大咖现身现场,一同观看了这部现实题材话剧。
方寸舞台浓缩川渝城乡巨变
“我的老家燕儿坡,我都记不得有好多年没回去过了,每回回去我就止步在回龙镇大姐屋头……”16日晚,随着舞台上的灯光渐渐变暗,一个背着背篓的男子走到了舞台中央。在他娓娓道来的回忆中,全剧核心许家的故事翻开了第一页。
这个带领大家走进剧中故事发生地川东小镇燕儿坡的男子就是许家的儿子许春明。他早在自己十几岁时“就对着院坝头的石磨发誓,一定要考出去。”但后来燕儿坡很快就相继出现了摩托车、手机,“走出燕儿坡不再只有考出去一条路。”
许春明亲眼见证了巨变发生:“好多东西蜂拥而至地钻进了人的心里头,哪怕是镇上的一套房子就可以把人的心填得满满的。”紧接着,许家的一系列家庭琐事、情感纠葛和时代矛盾接踵而至。许氏家族的兄弟姐妹们,性格各异,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各自面临着生活的困境与抉择。有人在城市的繁华中迷失,有人在乡村的坚守中挣扎,每个人的命运都在家庭与社会的交织中经历着跌宕起伏。
重庆市话剧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张剑表示,在《谁在敲门》的故事中大家可以看到,城乡巨变中,人口流动加剧,家庭结构与亲情关系发生的微妙变化,但血缘关系仍是维系社会稳固的基石。“我们希望通过这部话剧,让更多人关注到城乡融合变革中的社会现实,感受到平凡生命中的伟大力量。”
“通过他们看到自己和亲人”
话剧《谁在敲门》改编自人民文学奖得主、四川著名作家罗伟章的现象级同名小说。接受记者采访时,罗伟章表示,自己希望通过描述川东三代人的命运起伏和内心波澜,映射出中国社会的整体变革。
回到舞台上,许春明的回忆直接将观众拉回到了时代巨变的“前夜”。剧中的父亲许成祥即将迎来自己的八十大寿,子女们张罗着给他庆生;紧随其后,许父病倒、接受治疗,不幸去世后举行葬礼等等情节徐徐展开。许家这个大家族的人际生态、不同阶层的生活细节都被演员们惟妙惟肖地还原了出来。
上游新闻记者留意到,每每有风趣幽默的方言从演员们嘴里跳出来时,观众席中都会爆发爽利的笑声;而当演员们将川渝地区特有的家长里短自然地展现在舞台上时,又有观众小声议论着“我看她说话的样子,就想起了我们大嫂……”
和观众们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该剧的导演王筱頔和编剧喻荣军。“我刚读完小说就感觉太熟悉了,说的都是家事。”《谁在敲门》的原著小说长达63万字,人物超过100个人物。也正因如此,在将其改编成近3小时的话剧剧本时,喻荣军做得最多的就是减法。“我们只能选择更加符合舞台表演的细节。”
在喻荣军看来,《谁在敲门》是给了大家一个机会去打探农村发生的裂变,“虽然故事发生地是川东,但可以说我们给出了对整个农村过去数十年巨变的刻画。我们也希望通过每个场景、每句台词让观众看到自己和变化。”
尽最大努力在贴近真实的还有导演王筱頔。“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创造真实的人物形象,不要粉饰、矫揉造作。通过他们我们能看到自己和亲人。”
濮存昕点赞:这是一部如此生动的巨著
演出结束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也应邀登上舞台同《谁在敲门》的主创们合影,他也激动地谈起了自己的观演感受。
“作为观众,我特别高兴看到我们西南地区出作品。”濮存昕说,这是一部改革开放以后西南的文学巨著。“它如此生动地被搬上了舞台,主创团队非常优秀。”濮存昕说,自己很喜欢这个舞台,也很欣喜导演王筱頔把全剧结构打造成了这样。
濮存昕还鼓励演员们说,“大家说方言是如此地有底气,我很欣赏。祝贺首演成功,我也希望它成为热演的戏,希望观众走进剧场来看看自己的生活。”他坦言,自己很欣慰看到了西南的生活,“它和白鹿原不一样,和上海的生活也不一样。我也终于越来越懂得四川、重庆。”
结合《谁在敲门》这个名字,濮存昕还格外感慨说,“其实我们自己也是敲门、推门的人。我也在地里干过活儿,我也割过麦子、种过庄稼……”在他看来,剧中展现的生活是需要大家关照和反思的。
此外,还有不少专家也对《谁在敲门》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认为,这部剧“直面现实、直击人性、直抵人心”,有望成为巴蜀文化的全新名片与中国话剧艺术的新高峰。
据介绍,话剧《谁在敲门》重庆站演出将持续至3月20日。3月27日,该剧将登陆成都城市音乐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鸿亮介绍,《谁在敲门》也是首部主创“版税制”取酬话剧。它将按“一定比例固定酬劳+按演出场次支付报酬”,主创收益将与剧目演出场次挂钩,以推动剧目多演出、常演出。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张锦旗
编辑:饶治美 责编:廖异,孙琼英 审核:阮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