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渝中区,有一处格外醒目的楼群,在繁华喧嚣中独留一份巍然与静怡,墙面上“扶青启聪 崇德成器”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有着76年历史、融“学前康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于一体,对聋童实施十五年教育的重庆市特殊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启聪学校。
“启聪,顾名思义,就是希望孩子们‘耳聪目明’”。学校副校长唐洪梅常说,特殊教育是一项慢艺术,用无尽的爱心去温暖,用深邃的耐心去倾听,去见证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和绽放。
重庆市启聪学校副校长唐洪梅
上游教育:请简要介绍一下重庆市启聪学校。
唐洪梅:重庆市启聪学校成立于1947年,学校融“学前康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于一体,对聋童实施十五年教育,也是重庆市特殊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秉承“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学前教育多元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升,高中教育成果显著,是重庆市唯一具有普通高中招生资格的聋校。当前,学校已有360名学生被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有的孩子在高校顺利保研考研,还有的孩子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闪耀光芒。一群平凡的特教人,以不平凡的坚守,为特殊儿童撑起希望的天空。用爱编织翅膀,助力孩子们追逐梦想。
上游教育:请谈谈为推动学校发展,您做了哪些努力?
唐洪梅:我经常在思考,怎样实现“科研强教 科研兴校”,如何践行“尊重差异 多元发展”理念。作为市级骨干教师、特殊教育资源评审专家成员,我一直希望通过改革创新,助力特殊教育发展。对此,我主动建议学校进行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基地申报、重庆市教学成果申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项目申报,牵头撰写申报书、资政论文、调研报告等。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也被评选为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基地,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项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学校不仅让家长满意放心,也让孩子们幸福成长。他们在这里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才艺,传承着蜀绣、粽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拥有了优美的舞姿。操场上、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矫健的身姿、灿烂的笑容。
上游教育:您个人的教育理念如何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共生发展?
唐洪梅:2023年6月,“重庆市聋哑学校”更名为“重庆市启聪学校”,学校的办学目标由“让每一个聋生都得到发展”提炼为“扶青启聪 崇德成器”,这既反映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又体现出整个社会对听障群体的尊重和接纳。“启聪”,是针对听障者施予教育,希望他们“耳聪目明”;“崇德成器”,是希望听障学生崇尚道德,发扬美德,与普通中小学生一样,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我的教育理念是:满足特殊教育需求,助力生命绽放光彩。这与学校的办学目标正好互融共生。这一理念既是我给孩子们的承诺,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走进特殊教育那一刻起,我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主动参与部编教材编写,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等,而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每一位特殊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上游教育:您认为,特教与普教有哪些不同,作为一名特教老师,请谈一谈您的教育情怀。
唐洪梅: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特教与普教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教育对象和方法上,更在于教育理念和目标的根本不同。首先,教育对象不同,普教面向的是发展相对典型的学生,特教服务的则是存在显著个体差异的特殊儿童,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发展轨迹和需求。其次,教学方法不同,普教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特教更强调功能性技能的培养和生活适应能力的提升。再次,教育目标不同,普教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特教的目标是帮助每个特殊儿童实现最大程度的潜能开发和社会融入。
作为特教老师,我的教育情怀源于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每一个特殊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需要更多的耐心、理解和专业支持。我深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希望的过程。当看到学生一步一步突破障碍,展现出独特的潜能时,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上游教育:“扶青启聪 崇德成器”,学校具体是怎么做的?
唐洪梅:学校通过对聋童实施十五年一贯制教育,打造“感恩在心·责任在肩”德育品牌,组建“无言暖阳”志愿服务队,大力凸显体艺教育特色,全面进行爱心帮扶等具体举措,让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拥有精彩人生,也不断改变着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我们用专业和爱心,为特殊儿童铺就一条通向尊严和幸福的道路。这份情怀让我坚信,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个孩子都有绽放的权利。我们不仅是教育者,更是生命的守护者和希望的播种者。(资讯)
文孟锐 图张中宇
编辑:李宏伟 责编:吴磊 审核:王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