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从我孙子王子堂考上“南工大”时起,就想着去南京走走,去“南工大”看看,看看南京的变化,看看“南京工业大学”是什么模样,更关心的是“南工大”的未来和发展。因这关系到孙子的命运和南途嘛!今年暑假开学前,孙子又如愿以尝地考上了转科后的第一志愿——电子专业。更让我痴心以动,于是便在孙子暑期后开学报到时,隨车到了南京。 中午时分抵达学校。学校本来是不准校外车辆进门的,学校门卫听说是送学生来报到的,大概也看到车里还有满头白发的爷爷奶奶吧,竟破例放行。故得以乘车到校内各处走走,大开了眼界,孙子还在校里食堂宴请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客呢,我们高兴地品尝了学校的美味午餐。又带着我们到各处走走看看,看得我们心里喜喜的,暖暖的……
其时“南工大”並不是新大学,是一所创建于清末民初的1902年、从《南京三江师范学院》起始的老大学了,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棟梁之材,现还拥有2名国家两院院士呢。
从它现在拥有的二十九个学院(系)、三千多教职工、四万多学生的规模来看,也可看出它的体量和影响,是座不可多得的国家名符其实的人材宝库了。
这么大体量和规模的大学,得有多么大的校园啊,这对寸土寸金的六朝古都金錂来说,可不是个小问题。但南工大自有能力和办法,在南京整体合理规化中,竟没有占用城区一寸土地,没有占用一块农田,而是在江北新区的一大片半山坡的山林中盖起了南京工业大学校舍。远远看去,红楼绿树,青砖黛瓦,一排排教室、一座座学院,球场、跑道、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应有尽有,绿柳披拂,红花绽放……看似山坡,却是绿丛,疑若沟壑,却是清塘,谷桥坡阶,如履平地。莲荷清风,鸟语花香。更有校车作校内公交代步,红绿灯闪烁,俨然一个小社会矣!高高的“南工大”塔,巍然耸立于高高的山坡之上,显得庄严、自信、抱负和力量!我忍不住下车注视良久,拍了张象征“南工大”的照片。山风吹走了署气,树阴遮住了烈阳,满坡的蝉鸣,更增添了洋洋喜气。林中的一棵树上,还远远看到一块挂有“野猪”图案的牌子,是警示还是提示呢?总之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欣慰感觉,奶奶提醒孙子:“以后可别一人去树林里玩。”这善意的、显然多余的提醒,引得大家一阵嘻笑。树上的蝉鸣嘎然而止,四下散去,我们也上车去了下一个景点。
我们终于来到了孙子的宿舍楼下,拿下行李,他爸要帮他送到所在的四楼寝室,他却怎么也不肯,硬说自已能行,扛着行李就上楼去了,这是在展示自力更生的能力和愿望……望着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暗喑感叹:孩子长大了!不要攥着不放呀,放开才能高飞啊!
不是吗?就说中午孙子在全校20多个食堂之一的《西宛餐厅》请我们吃饭来说吧,虽说食堂设备齐全,品类丰富,菜饭可口,但也只是给我们吃了普通的午餐,几十块钱吧,这与他平时就很节检分不开的。家里总想叫他伙食好一点,不要过分地克制自已,因为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习压力又大,但他总是说吃的已经很好了,不须要带更多的钱。所以每个月给他的伙食费他总说“够了、够了”。当再想给他多些时,他却振振有词:“我还有奖学金呢!”原来他还有奖学金啊,这可是大好事呀,他一直谦虚地瞒着呢。这一喜讯更让家人兴奋,嗔他为何不早说让家里也高兴呢?他笑笑:有何好说的,上学就应该好好学习呀,是必须完成的义务。
是的,奖学金,绝不是几个钱的事,而是能促进学生专心学习,並也是得到了学校和同学认可的。这比什么都重要啊!
这一回来学校,虽没有看到教师和学校的领寻,没有看到带课的教授老师,但从孙子的表现,从在校园里行走的同学身影来看,已经一目了然了——校园里走路的学生,个个文质彬彬、人人相互礼让,没有看到一个吵架或不讲礼的现象,怪不得奶奶会时髦地说:“看人家学生这素质,多来劲啊。”这后半句虽有邳州土话,但也说的实在,说的真诚呢! 因此,我们也一起趁势帮腔道:因为他们是“南工大”的大学生嘛……
2025年9月1日于南京